2009年7月份以来,内黄县紧紧抓住国内陶瓷产业转移的机遇,坚持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服务环境第一招商,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就引进了投资50亿元、建设50条生产线的陶瓷项目,20条生产线已建成投产,30条生产线正在紧张施工建设。50条生产线全部建成达产后,新增工业增加值50亿元,全县生产总值将达到200多亿元,比现在翻一番,一座绵延四公里的现代化工业新城正在沙碱薄地上快速崛起。在2011年2月18日全省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上,内黄县陶瓷产业集聚区荣膺“2010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荣誉称号。
2011年1月6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冒着严寒,深入内黄县视察指导工作。当他看到一条条宛如长龙一公里长的现代化厂房,并不是福建原来二三百米长、小作坊式的生产车间,生产现场没有见到那种尘土飞扬、汗流浃背、满脸污垢的情况,而是每条线的所有工序都由近千个电机和传动轴完成,现代化水平很高,车间干净、明亮,生产环境很好,非常高兴地说:“发展决定民生。内黄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搞起了一个真正意义的产业集聚区,解决了几万人的就业问题,既解决了民生问题,又解决了发展问题。你们抓住了机遇!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
发展背景
一是加快内黄发展的迫切要求。内黄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地上无山、地下无矿,除了农业、林业外,其他均在全省100名以后,县财政收入不足亿元。2009年年初,市委书记张广智到内黄调研,明确提出“现在国内陶瓷产业将重新布局,内黄工业发展要以陶瓷产业为突破口,你们书记、县长一人留在家里,一人出去住到厂家去招商,干成一件大事就行。”为此,内黄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对外坚持大员上阵,书记、县长亲上招商第一线;对内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打造招商平台,强力实施陶瓷产业招商。
二是有外地成功的实践经验。辽宁法库8年前与内黄经济状况相近,自2002年发展陶瓷产业以来,已引进138家陶瓷及配套企业,2008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6亿元,相当于内黄县2008年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达到了7.8亿元,是内黄的6倍,陶瓷产业成为拉动法库经济腾飞的“发动机”和“助推器”。广东佛山现有陶瓷工业企业366家,2007年工业总产值614亿元,仅陶瓷产品出口总值就达到14.9亿美元,被誉为“中国陶瓷名都”。外地成功实践证明,发展陶瓷产业,不仅可以振兴地方工业,还可以拉动商贸、物流、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经济,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三是有符合陶瓷产业发展的良好条件。2009年,陶瓷产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第三次战略布局,中部地区成为陶瓷企业竞争的重点。内黄县地处中原,三条高速、六条省道贯穿县境,交通十分便利;周边地区粘土、长石、石英砂岩等陶瓷生产原材料供给充足,加之内黄地势平坦,沙、碱等贫瘠土地较多,有利于陶瓷产业规模化发展。发展陶瓷产业既符合内黄实际,也符合投资商的要求,成为政企双方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