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永远是技术问题——中国在机遇与挑战中发展新能源产业
为全面兑现在节能减排问题上的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至11.4%,并作为约束性指标写入“十二五”规划。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认为,中国在从积习已久的旧能源模式向新能源发展转换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为实现哥本哈根会议上的承诺,即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40%-45%,中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将单位GDP能耗降低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7%。
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第一次把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作为约束性指标,这令从事非化石能源产业的正泰“十分受鼓舞”。
不仅是在太阳能电池产业,中国决心大力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将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8%左右。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新能源产业发展大有势如破竹之势。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加快新能源开发。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发展。
2011年,新疆哈密、内蒙古开鲁、吉林通榆、甘肃酒泉、江苏海上风电等项目开工建设;西部地区光伏电站预计2011年新增装机50万千瓦。
2010年秦山二期三号机组和岭澳核电站三号机组投产,结束了核电3年没有新增装机的局面。在建核电机组28台、共3097千瓦,是现有核电规模的3倍,将在“十二五”期间投入使用。
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同时认为,“十二五”期间能源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挑战重重。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理工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郑楚光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能源结构中以火电为主,火力发电成本最低,但在所有化石能源中,煤燃烧造成的碳排放最大,这决定了实现减排任务的困难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