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穿着不同的民族盛装上两会,不是像明星一样走红地毯,而是为了通过两会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苗族文化,让它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全国人大代表雷阿幼朵说。
1980年出生在贵州省一个偏远山区的苗族女歌手雷阿幼朵,因美丽的歌喉被人们称为“苗族百灵”。曾多次出国演出的雷阿幼朵拒绝了一些国外公司的高薪聘请。“祖国的安全感、传承文化的使命感让我选择留下,而且只有在中国,我的舞台和事业才会更大。”她说。
与雷阿幼朵一样,24岁的藏戏演员索朗次仁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当从电视上听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时,索朗次仁很兴奋。
“自从藏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国家投入很多钱,让我们年轻演员有了更多学习和施展的机会。”索朗次仁说,国家的大力支持让他坚定了将“传承藏戏”作为毕生事业的决心。
“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中国正在着手制定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一部分。它不仅让雷阿幼朵、索朗次仁这些少数民族青年看到本民族文化传承的希望,更找寻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
的确,当代的中国青年既“爱国”也“爱己”,在对祖国有强烈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青年“舍小我、顾大家”只讲“奉献”似乎有所不同。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如果说“十二五”规划是一个国家的梦想和计划,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认识到,只有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的梦想,将个人的发展计划纳入国家的发展规划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尤其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年轻人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增多,国家认同感在这一代人身上越来越鲜明地体现出来。”张颐武认为,这也是这代人能够根据国家发展的方向调整个人发展方向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