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昆剧团与浙江交响乐团联合举办的“水磨雅韵”昆曲交响音乐会在杭州剧院上演。随着省曲艺杂技总团、歌舞剧院率先转企,文艺团体的转企在浙江全省推开。新华社发
记者: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十二五”期间,浙江将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赵洪祝: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朝阳产业”。“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着力推进文化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推动其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争取到2015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8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超过5%。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重点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服务、新闻出版业、数字动漫、文化会展、文化产品制造等优势产业,组织实施一批具有先导性、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重大工程项目,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新的文化业态。二是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文化领域的“航空母舰”。三是培育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努力促进文化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努力将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成文化企业的孵化器和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四是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
记者: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浙江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如何发挥文化产业的引擎作用?
赵洪祝: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提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如近几年,我省影视动画、图书出版、演艺娱乐、艺术品经营等文化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成为带动我省现代服务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经济产品向“研发设计”和“品牌推广”两端发展,把“浙江制造”逐步提升为“浙江创造”。四是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经济创新的驱动作用,加速产业自主创新步伐。近年来,浙江数字动漫、数字电视、数字出版、网络广播影视等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我省数字化程度最高的领域,有力促进了浙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记者:“十二五”时期浙江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民生方面有什么打算?
赵洪祝: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十一五”时期,我们的文化惠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我们努力构建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了县级图书馆、县级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覆盖率达到85%。同时还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坚持以农村为重点,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文化低保”工程等,组织大规模的送文化下乡活动,深入开展“种文化”活动,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日益提高。我们还率先实行博物馆常年免费开放,率先实行免费办理借书证,开通全省网络图书馆,有力地推进了公共文化设施的城乡一体化。“十二五”时期,我们要把发展文化民生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重点在“广覆盖”、“高水平”、“可持续”上下功夫,争取在全国率先建成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