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摄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2月28日文章:中国 GDP战略:让人民幸福
如同美国新一届国会启动一样,中国全国人大会议将于本周开幕。人们一直在谈论的一个话题是降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和给予人们更多幸福。其实温家宝总理此前就披露说,政府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将GDP增长目标确定为7%,要低于上一个五年规划。
给人留下如此深刻印象的GDP增长难道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吗?从近几周来官方和非官方媒体着重讨论的整体幸福和全民幸福的舆论来判断,情况似乎是这样,官方发出的信息也是如此。
首先,新华社发表一篇长文,论述了政府为何需要将人民生活和生活质量置于经济快速增长之上。《经济观察报》也对不同城市和人群的“幸福”状况进行了调查,深圳的中产阶级似乎是最幸福的人群。引入注目的是,深圳所在的广东省已经打出了“幸福广东”的口号。
甚至像清华大学的胡鞍钢这样一些严肃的经济学家都极力推崇“国民幸福指数”,即便这一指数是区区小王国不丹首先提出的。这一指数重复了“人类发展指数”中的某些概念。其观点非常简单,即经济增长本身不同于发展,因为后者将诸如可持续性、环境保护、社会福利和社会平等一系列标准融合在一起。有人将中国长期存在的不协调状况浓缩为四个字——“国富民穷”。那么新的口号又是什么呢?按照新华社的文章,至少可以是“国强民富”或“国民共富”。
地方须终结“GDP至上”思维
其实,“十二五”规划的主旨是将重点从经济增长转向发展以人为本的经济增长。因此,人们应当将当局在最后时刻强调的幸福和高质量增长这一主题视为与新的经济发展规划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政治信号。但是,为实现这幸福目标,除了设计口号和关键词之外,政府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例如,关注一下某些省份提出的“十二五”规划的经济增长目标。
只有北京、广东、浙江等几个省市公布的经济增速目标为个位数。这显然不是地方当局第一次对自己省份的经济增长过于热情。不过,这—次中央似乎向地方当局施加了压力,要求它们同步将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结合起来。增加收入难道等同于增加消费吗?未必,因为你还需要采取鼓励措施,让额外收入变成消费,而不是储蓄。但是,把更多政府的钱放进老百姓的口袋里肯定是有益的。不过,激活并加强入不敷出的社保系统同样是重要的。
如今,如何才能让地方政府采取行动,实施淡化GDP的方针呢?策略之一是改变政治激励机制。将省级官员的提拔及其政治前途与经济增长目标分离开来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取而代之的是,将环境可持续性、能源效率、收入和福利、教育和文化的推动放在与 GDP增长和就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中国是否能够认真改变其某些政治激励机制以实现其确立的经济目标,对于“十二五”规划能否成功实施至关重要。中国政府目前实际上正在表达它将终结 “GDP至上”的时代。但是,并非所有中国人都赞同或认为这是必须的。(作者美国智库欧亚集团分析师达明·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