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近日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就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计划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等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以下是访谈实录:
记者: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于上月刚刚落下帷幕。您作为艺术节中方总策展人,最深刻的感触有哪些?
范迪安:过去我们通常认为欧洲很了解中国,因为在历史上欧洲的文化艺术跟中国相对来说最近,也有很多种文化的渊源,在历史上也是有很多文化的交流。欧洲人对中国文化艺术应该有很深入的见解,有很广泛的知识。但是实际上在我参加筹备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过程中就发现,其实不然。即便是非常有文化修养,有文化知识的欧洲人,他对中国艺术的认识也是相当不足的。
表明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他们脑子里没有一个完整的中国艺术发展的系列。就是,中国艺术是怎么从古代发展到今天的?各个阶段有什么特点?他们缺乏这种知识的准备。不像我们今天,我们的书店里面,我们大学的图书馆里面,有多少西方艺术史的著作。我们的每个大学生都会爱读读西方艺术的基本的历史书籍,从而了解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一直到印象派,到现代主义。可是,西方人没有几个人读过一本中国美术史,中国的视觉艺术史。所以,了解得非常不够。第二,他们又有一种对中国的想象。他们脑子中的中国,基本上是古代帝国,一个远东的帝国的印象。所以,他们脑子中有一种关于中国的固定的模式,一些符号性的模式。所以,我觉得这两个问题,就很可能导致,一个对中国有盲点,第二对中国有偏见。所以,如何用我们的文化产品,用我们的艺术作品来讲述中国的故事,我觉得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程度。很长时间以来,我们自以为中国艺术理所当然别人都会懂,其实不然,只有少部分汉学家是了解的,而且是非常接受尊重中国艺术。但是我想欧洲观众也好,西方公众也好,对中国艺术也是很尊重的,因为中国是一个文明大国,对中国艺术非常尊重,这也是个现实。所以,我觉得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引起世界瞩目,同时也经常引起世界非议的情况下,我们要通过文化来讲中国的故事,讲中国人的精神,讲中国今天改革开放的现实,讲中国经济发展后面的中国的东方的哲学理念。比如说我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对社会和谐的这样一种人际关系都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总而言之,要用中国的艺术讲中国的特色。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否则的话,我们就会陷入两种状况。一种是我们自己盲目自大,以为中国艺术、中国文化别人天生要来学习。第二种,会给世界一个错觉,中国只有经济没有文化,只有经济的迅猛发展,缺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所以,这次两会温总理提出,既要经济的发展,又要文化的辉煌。我觉得这个不仅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的,还有一个中国给世界是什么形象。现在确实有一点,中国给世界的印象是一个经济的巨人,但是我至少现在看不出你文化的特色,看不出你的文化的贡献。你给世界贡献很多中国制造,但是你没有给世界贡献具有启发意义的中国文化。这些方面确实是不够的,需要加强。
所以我们在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里面,设置了从古代到当代的一个系列。后来证明这个系列还是非常受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