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对于身处河北的我来说,真正是千里之外,因为妈妈是新疆人,使得我和这个地方联系紧密——小时候由姥姥带大,直到上学的年龄才离开。新疆是遥远的,但从内心,她和我又是那么亲近。离开新疆已经太久了,对于今年在新疆过年,我内心充满了期待。
一路上的风景不断变化,当铺天盖地的白色映入眼帘,我知道是天山上终年不化的雪,新疆到了。此时的这里,已是白茫茫的一片,天空中还飘着雪。我的鼻子,条件不够,在这样冷的环境下,已经变得通红,源源不断的冷空气让它红到疼。漫天的雪花,浓郁的口音,周边的建筑,还是那样的熟悉,儿时的记忆是那样的深刻。
到姥姥家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但新疆与内地有两个小时的时差,也就相当于内地的九点,所以还不是很晚。这一路上的颠簸,我还真有点饿了。姥姥早已在厨房忙碌,准备了热腾腾的饭菜;爱喝酒的姥爷也倒上了酒,打算庆祝一下。看着他们的身影,听着他们的声音,一切都让我感到那么亲切。新疆人说话有一个特点,就是把普通话讲得像维语,这是新疆口音,说快了还真有点儿听不懂。
到新疆的第二天便去了小舅家。关于小舅的长相,我们常开玩笑说,他在伊犁待得久了,连长相都随了哈萨克族。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说到哈萨克族,他们有一道出名的民族菜叫纳仁饭,用宽面条、马肉和洋葱制成,这个饭的搭配是很合理的,将蔬菜和肉进行了混搭。因为对于牧民来说,蔬菜很少也不易获得,而洋葱是最容易储存的,所以他们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使一顿简简单单的饭也荤素搭配合理,营养又健康,不得不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纳仁饭也是舅妈最拿手的一道菜,这顿饭,量大,肉多,让人瞬间有一股“风卷残云”的豪气,当然也让我对自己的身材不再抱有任何苗条的幻想。
新疆人的 “热情好客”是出了名的。对待朋友就像对待家人一样。就拿年夜饭来说,亲戚朋友齐上阵,整了十几个菜,那真是丰盛到一塌糊涂,大家围坐在一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不醉不归。伴着窗外的鞭炮声和电视机里的春晚,人们说着一年来的林林总总,说到了大家都高兴的地方,还有人站起来跳起了舞,我们都不约而同的唱起了新疆民歌,像《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达坂城的姑娘》,耳熟能详的老歌配上不专业的舞蹈,这样的场景还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这一美好时刻也让我用相机记录了下来。
独山子的花灯和冰雕让我体会到了另一种“美丽冻人”。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夜晚,我们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地欣赏着这些灯的美丽。用冰制成的大拱门和“城墙”不断地变化着颜色,为寒冷单调的冬季夜晚增添了一抹亮色;用冰制成的大型滑梯上不断传来人们的笑声,让这些冰雕更加活力四射。很多人受不了这冷,都跑到了暖和的车上待着,只有我和老爸坚持到了最后,冻得嘴说话都不利索。真是多看一眼美丽多受一份冻啊!
独具魅力的新疆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你不用因为自己的异地口音而感到孤独和陌生,有可能一个站在你身边说着当地土语的人正是你的老乡。当然,也有很多人一直乡音未改。河南话、四川话、山东话、上海话等等交织在一起,却也觉得很和谐、有趣。在这个地方,各省的民俗已融合在了一起,没有统一的过年风俗,有的是临近春节的兴奋,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有的是大家在经历了一年的努力拼搏后终于与家人团聚的幸福笑容。无论你是哪个民族,无论你来自什么地方,此时此刻,在这里,都能感受到过年的那份喜庆祥和,就像冬日的阳光照在天山的白雪上,明媚,温馨。(河北科技大学 董松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