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梦,在笔端流淌
浙江日报宁波2月13日电窗外,鞭炮不时炸响,吵得葛志华有些烦躁了。宁波集士港镇祝家桥村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葛志华划掉了草稿本上写好的大段文字,似乎并不满意,想要重新构思。
草稿本上,我们看到了醒目的标题:希望就在前方。“这是我写的新书,想趁着过年不上班,再润润色。”葛志华腼腆地说。
葛志华的书稿厚厚一本,有近20万字。他以自己的真实经历为蓝本,构建了一方外来务工者生活、爱情、事业的“大观园”。他说:“我把书稿给周围工友看,他们看得都哭了,说写到他们心里去了。”
打工的酸甜苦辣,记者难以感同身受,但细细阅读书稿,记者想起了一句名录:“你就是一本书!”
葛志华出生在河南农村,家境贫困,成绩优秀。上大学后一年,一场车祸改变了他的人生。“胳膊和腿都受重伤,不能动,肇事司机逃逸,高昂手术费让我成了家里的负担。”
重拾生活信心后,葛志华开始了艰辛打拼。来宁波前,他还学会电焊技术,现是鄞州一家企业的电焊工。他不仅是普通的打工者,即便生活再艰辛、再忙碌,都不肯放弃心中的“文学梦”。
让葛志华提笔写作的,是宁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的一次讲座。“我一直喜欢阅读,2005年到宁波的第二年,在市图书馆办了借书证,经常去听‘天一讲堂’。”宁波著名女作家夏真在讲座上的一席话,深深地鼓励了他。“我记得她说,先从身边的事情写起,写自己有感触的,亲力亲为的故事,要记住,别人能,我也能。”
此后,葛志华便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家里没电脑,我先用手写,修改完毕后,再到网吧打字,给一些报刊杂志发过去。”每天,他都要学习写作到凌晨一两点钟才睡,第二天依然准时去上班。
在拥挤的出租房里,葛志华奇迹般地挤出一方空间,架起简易书桌,床沿就是凳子。而就在这里,葛志华默默地实践着自己的文学梦。这几年,他已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不少文学作品。而很多没机会登上报刊杂志的作品,都被他珍藏在床下的拉杆箱里。
打开拉杆箱,我翻到了《希望就在前方》的一个片段,它曾被《新鄞州人作品精选》收录。可后来因为资金等问题,葛志华的这部小说全本始终未能出版。同此命运的还有另一部20万字小说《未来还有多远》。
“这两部小说已通过河南文艺出版社的初审,但自费出书的高额费用,我独自负担不起,所以正在四处筹钱。”葛志华依旧在他的梦想征途中。他的打工梦,或许全在这小小的笔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