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蔡晓华
作为全国的草莓生产基地,丹东种植草莓的农民很多,但像谢国庆那样侍弄草莓的却屈指可数。1月28日,在振安区同兴镇谢家果菜种植园,一栋悬挂着“红颜”品种的草莓温室大棚内,谢国庆指着半空中悬挂的白色塑料大管子说:“这是秸秆生物反应堆二氧化碳微孔输送带,是专门输送二氧化碳的,是给草莓施的‘气肥’,和人吸氧是一个道理。”这些吸了“氧”的草莓价格不菲,市场价每斤30元,而且供不应求。
“我家的草莓不仅吸上‘氧’,还住上‘地热’房呢!”谢国庆指着大棚地头上一堆被塑料布包裹的东西说,这是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将没有腐熟的植物秸秆、豆粕、麦麸等废弃物,通过一定的工艺设施,在微生物菌的作用下,不仅定向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同时还产生抗病孢子、酶、有机和无机养料直接施入土壤,利用菌剂发酵及释放的热量还提高了地温。“这种技术不仅能改良土壤,还能使土壤的温度提高4℃-5℃,室温提高1℃到2℃,就像我们家里的地热一样,地面暖和了,室内温度就上来了。”
“现在种地不讲科学,就是白玩!”谢国庆管护草莓的办法还有很多。“我所有的大棚全部实行生物防治。你看那个悬挂的黄板,就是专门诱杀各种害虫的。”说着,谢国庆将一块黄板拿到记者面前,上面已粘住了不少黑色的小虫。“红蜘蛛病,我就熬大米汤水喷杀,粘住后将其饿死。遇到蚜虫病,我将大蒜捣汁过滤,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兑水制成药剂喷杀,效果非常好。”记者发现有的温室大棚还悬吊着红色的小桶,上面用伞状的冷布覆盖着。谢国庆说,那是硫黄熏蒸器,冷布的作用在于加大硫黄的散发面积,是专门用来防治白粉病的。
“实话实说,我的草莓目前还达不到有机,但绿色是一点问题也没有。免洗,摘下来就能吃。不信你尝尝。”接过谢国庆刚摘下的草莓咬上一口,果然是果香浓郁,酸甜适度。采访中,谢国庆的手机不时响起,打电话的都是预订草莓的客户,有本地的,还有沈阳、大连的。“我的客户没有小商贩,都是高端客户。只要质量有保证,人家不差钱。眼下这4个大棚,每天只能采摘200多斤,根本不够卖。”
谢国庆的办公室门口挂着“同兴党员活动站农业科技培训示范基地”的牌子。就在记者采访期间,附近山股流村的草莓种植户杨宝辉前来向他讨教秸秆草莓种植技术。谢国庆说:“其实,不光党员,谁来学我都教。种田不仅要讲科学,也要有规模。现在遇到大单子我都没法接,这几个棚都不够一车装的。要是大家都发展起来了,规模大了,那咱的市场话语权不是更强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