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专题>2011专题>新闻媒体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中国日报走基层
贵州银饰:闪耀传统工艺市场
2012-12-28 08:47:11 来源: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贵州银饰:闪耀传统工艺市场

在近日于北京举行的贵州手工艺品展上,12岁的李晨正专注于制作一只银色的手镯 王敬 摄

贵州银饰:闪耀传统工艺市场

李正云和李晨父子二人在北京向参展游客展示银饰制作工艺 王敬 摄

对于贵州的银匠们来说,保护这项面临失传的手工艺术和文化遗产是他们极大的荣耀。而对于今年41岁的李正云一家来说,银饰制作更是传承自祖上并流传至今的一种精神。

“直到今天,银饰制作在家中然是一份只能传授给男孩的手艺”,李正云说道。

来自贵州省凯里市的李正云一家拥有着出色的银饰制作手艺,在制作银手镯方面则更加出色。这项传统手艺在居住于贵州省的苗族民间广为流传,而每到盛大节日和庆祝活动时,苗族妇女将身着盛装,佩戴自己制作的银手镯、银头戴,参加族中最盛大的活动。

“我根本不需要事先在纸上画好图案”就在李正云在告诉记者的同时,他将银丝缠绕在一只铅笔之上,没过多久,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雕刻就出现在了他的手中。

作为家中的第九代传人,李正云的银饰制作工艺同时也被列入了中国非物质遗产名单。如今,越来越少的民间匠人把自己的下一代作为传承手艺的对象。李正云告诉记者,这几年来他已经开始尝试将这份技术传授给每一个愿意前来学习的人。

“大部分年轻人,特别是男孩子来说都愿意去城市里做工来支撑他们的家庭。”李正云说:“这样做能更快同时也能挣到更多的钱。”

在日前于北京举办的贵州民间匠人工艺展上,李正云和他的银饰制作工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名叫王启的年轻顾客在会展上用200元购买了一对银色的耳环,他向记者赞叹道:“这些装饰不仅仅特殊在他们的精美和别致上,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真正的纯手工工艺品。”

吸引着游客目光的,还有一位12岁的小男孩儿。12岁的李晨在父亲向顾客们介绍银饰工艺时,仍然专注于自己手中正在制作着的银饰。李正云告诉记者,自己从15岁起开始学习银器的制作,而他的儿子则是从9岁起便成为一名小匠人。

李正云还自豪的说,在自己所教授的40多个学生当中,李晨是学的最快同时最出色的一个。正是如此,近年来这个12岁的小男孩已经多次在贵州手工艺品制作比赛中获得奖项。然而尽管父亲李正云已经多次来到首都北京,对于李家最小的成员李晨来说,这是他的第一次首都之旅。

“在过去我很少带孩子出远门去一起参加展览或者是其他的商业活动,我不想因为这样中段他上学而耽误课程。”李正云说:“而这次我想带他来北京去看看那些优秀的大学,希望这样能激励他更好的学习。”

李正云一家过去生活在贵州贫困的山部地区。贫瘠的生活环境和贫瘠的土地迫使他们一家于2000年不得不搬出了世代生活的大山。

“银饰生意同样是我们搬出大山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说道:“过去我们生活的地方十分偏僻,并没有多少人能够了解和认识我们的银饰产品,更加没有机会能够将我们的工艺带到外面的世界去。”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手工艺品在李正云所居住的地区十分的罕见,而在苗族的风俗习惯中,银饰是婚礼、葬礼和节日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之一。李正云和他的父亲为此曾经离开家乡多年,走进各个村寨和民房去推销自己所制作的诸如银色的头饰、手镯、银色的牛角等手工艺品给当地的苗族妇女。

“我和父亲往往要在一个500多人的大村寨中住上一年甚至几年才能完成所有的饰品制作,在制作工期中,我们往往居住在当地居民的家里,这一住便是好几年。”在那段日子里,李正云和他的父亲每年的收入大约在6000元左右。这笔钱给他们一家维持生计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如今李正云和他的大哥一同开办了一个银饰制作工坊,现在他们每天都会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和顾客。李正云告诉记者,他们的收入比以往翻了十倍。

“我的表哥最近在淘宝网开了小店来销售我们的产品,因为是刚刚起步所以生意并不是十分的理想,可是对于将来我们有着充分的信心”李正云的儿子李晨说道。

李晨现在每个礼拜都和16岁的姐姐一起,在家接受来自艺术院校专业老师的辅导。每堂课的价格是50元/小时。对孩子的未来,李正云有着自己的规划:“早期和长期的训练将会帮助他们在艺术设计方面提升自己的技巧和开拓他们的视野。我希望有一天两个孩子能走进如中国美术艺术学院这样的专业学府进行学习。”

自2012年起,李正云层多次在上海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和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等知名学府举办讲座。同时许多艺术和美术专业的大学生们还经常利用假期事件来到贵州,向李正云学习银器制作工艺。

“将这份手艺传承给年轻一带是我们老一代工匠所肩负的责任,我希望这门手艺带出贵州,更好的传承下去。”李正云欣喜的看到,他的努力正在逐渐的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现在 他所经营的工坊更多接到的是来自大城市的订单,银器正在逐渐的从传统苗族独有的装饰品转变成更加大众化、更令人接受的首饰之一。

然而在内心深处,这位父亲的想让自己的孩子走一条与自己不同的人生道路。“我这一生中的许多夜里都是在制作银器中度过的,然而尽管如此我的收入仍然很低。如果我的孩子们上了大学,我希望他们能选择像金融或者国际贸易这样的专业。这样的话他们能成为商人从而赚到更多的钱,而不用吃我所吃过的苦。”

英文原文见中国日报12月27日20版

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2-12/27/content_16059158.htm

(记者 张玥 赵凯 翻译)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社会共治 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
>> 详细

各地新闻
>> 详细
点击排行
  平易近人中更显大国领袖风采——俄罗斯友人眼中的习近平
国信办将严打网络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