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专题>2011专题>新闻媒体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中国日报走基层
云南石林大可枇杷引领农民过上幸福生活
2012-03-26 09:41:29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每天都有订单,市场上供不应求,大家都感觉到枇杷种植越来越吃香了!”云南省石林县大可乡枇杷专业合作社社长年兴国一脸喜气,兴致勃勃地和记者谈起他的“枇杷经”。

由于历史原因,石林县大可乡森林覆盖率仅为23.6%,远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绝大部分区域荒漠化严重,秋冬季节,目之所及,一片荒凉。如何利用荒山造林又生财,是乡党委政府一直以来思考的重点。2004年,大可乡反季枇杷试种成功,果实口感好、品质优,植株也非常耐旱,当地群众说它“比苦刺花还耐得住干旱”。大面积种植枇杷,有望使农民增收致富,还可以改变大可乡脆弱的生态。乡党委、政府及时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农民种植枇杷,并立下了打造“枇杷之乡”的目标。目前全乡枇杷种植规模已达5000多亩,种植户200多户,户均增收万元以上,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枇杷种植的甜头。

在大可枇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引领作用,他就是大可乡枇杷专业合作社社长年兴国,人称“枇杷种植土专家”、“枇杷大王”。

年兴国于2006年开始种植枇杷,一心一意要“干出点名堂”。几年来,他通过自学和参加农技培训,不断提高枇杷种植技术,不但走上致富路,还成为了当地群众种植枇杷的“军师”、“助手”。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给种植户现场演练,实际操作,用最直观的方法解决种植户碰到的问题,赢得乡亲们的好评。2010年,年兴国带领5名种植户成立了大可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果农搭建了销售平台。在他的“传、帮、带”下,当年挂靠合作社的80亩挂果枇杷实现产量13000公斤,产值26万元,惠及成员13户,户均增收2万元。

“去年年底我们注册了‘金吉圣'枇杷商标,我们要借这个品牌打响大可枇杷产业”,年兴国踌躇满志。他说,2010年,大可枇杷在农博会初亮相就引起轰动效应,因为当时农博会上展销枇杷的仅此一家,且品质上乘。去年和今年都不断有商家和他联系,每天卖出的枇杷有200公斤左右,每公斤卖价不低于30元,特等果每公斤80元,还常常供不应求。

谈到今年的旱灾,年兴国说,干旱对枇杷种植确实有影响,但比起别的果树,这种影响要小得多,这也是他们有信心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的原因,“大可太适合种枇杷了!”

据了解,目前该合作社的枇杷大部分还未到盛果期,今年预计产量在70吨左右。但到2015年,大可枇杷将迎来高峰期,技术好的亩产会到400公斤左右。年兴国表示,除了在技术上不断提高外,大可枇杷专业合作社将在产品包装上下功夫,着力把大可枇杷推向国际市场,“那个时候,会有更多的农民和我们一起过上‘金色生活'”。

采访结束时,年兴国指着枇杷种植基地旁边一栋别致的小洋楼和楼前停放的一辆小轿车说,这些都是他种枇杷赚来的。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通讯员 李俊英 记者 李映青) 编辑:宁波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社会共治 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
>> 详细

各地新闻
>> 详细
点击排行
  平易近人中更显大国领袖风采——俄罗斯友人眼中的习近平
国信办将严打网络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