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专题>2011专题>新闻媒体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医改在基层
山东 用机制降低虚高药价(医改在基层)
2011-09-13 15:52:3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5月1日起,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按照国办颁布的基本药物采购新办法进行网上采购。如今3个月过去了,药价有没有反弹?老百姓有没有受益于下降的药价,减少了看病费用?如何保证药品质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有没有断供?药企如何适应低价?记者进行了调查。

“一降一升”避免“限价陷阱”

药品价格下降54%,补偿渠道、资金增加

7月29日上午,山东淄博市张店区凯瑞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室,52岁的李崇庆又来开药了。“我是特意开车到这里来看病的,就图这里的药便宜。”给他开方的全科医生王美玉说,他患了腹泻,已给他开了阿米卡星注射药等4种药,共2.8元。李崇庆说:“以前开这些药得几十块钱,现在比药店还便宜。”

不仅是淄博,山东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全部使用全省统一网上采购的基本药物,据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康永军介绍,该省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物集中采购共产生995个中标品规,竞价产品和议价产品中标价格比国家发改委公布的零售指导价下降54.33%。

这个结果让人吃惊。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药品采购政策已实施10年,然而,由于种种因素,药价经常“越招越高”,政府不得不进行“限价”,却因此导致低价药品消失,这个怪陷阱让采购政策备受争议。

此次,山东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采购新办法,遵循“一二三四五”的总体思路,建立新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即“一个平台”:省级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信息化平台;“两个集中”:省级集中采购、集中支付;“三个核心”:质量、价格、供应;“四项原则”:质量优先、阳光采购、适用基层、全国统一市场原则;“五项措施”:一品一规一厂一价、制定限价标尺、双信封方式、分类采购、市场清退手段。

该机制将一品三剂两规和单一货源承诺相结合,量价挂钩,实现一品一规全省只有一个厂家以最低价格中标,使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低价药品不断货?山东的办法是配套综合改革,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摆脱以药养医,保证低价药的供应,从而走出“限价陷阱”。补偿政策已先行展开。

补偿到位,是保证医药脱节的重要环节。凯瑞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董砚奉介绍,截至6月底,共收到区政府药品差额补助款211.31万元。医生全部实行绩效考核,绩效工资占比30%。山东省发改委副巡视员张士新介绍,全省的综合改革已于7月中旬启动,9月底前将全面完成。

中国人民大学医药物流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宪法认为,严格按照国家新办法形成的采购机制既不是简单的“招标”,也不是一味的“降价”。该办法吸取了现行采购政策10年不成的教训,即政策不配套,采购供应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不统一、不协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双信封、全程监督保质量优先

中标企业中排名前100位的占36%

一个250毫升规格的大输液产品,去年在安徽基本药物采购中,企业以0.98元中标,达到了历史新低。然而在山东,该规格产品中标价格再次降至0.8元,由山东齐都药业中标。

这里是否存在药价虚低?

7月28日,记者来到齐都药业进行采访。这是一家年生产能力达8.5亿瓶(袋)、大输液生产厂家内排名前五的企业。大输液产品生产、包装、储存均采用现代工艺,在每条生产线、包装线旁,质量检查员进行每批次产品的质量登记。

我国大输液生产厂家约有400家,产量达到104亿瓶(袋),是世界第一大输液生产和消费大国。光山东境内就有20多家大输液生产企业。随着生产工艺自动化程度提高、技术成本降低,普通大输液的价格影响因素转向药品推销费用、回款周期、生产规模、运输成本、市场竞争等。

为了确定竞标价格,公司董事长郑家晴称,公司认真解读2010年国办发56号关于采购新机制的文件,仔细研究了安徽招标模式,对山东省内基本药物市场情况和竞争格局做了详尽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通过权衡生产成本和预计市场收益我们找到价格平衡点。”郑家晴说。结果显示,30个中标品规中很多比第二名只差1厘钱。

中标后,齐都药业增加了10名质量检查员。郑家晴说:“中标后,公司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质量工作专题会,明确外部加强原辅材料供应商的现场审计力度,内部强化物料、文件、验证、质量、生产管理和GMP自检等一系列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他说,按照国家规定,公司8月份将很可能通过国家新版GMP的论证,有望成为全国第一家通过新版GMP认证的大输液企业。

齐都药业在工信部排名第99位,在山东省竞价中标产品中,工信部排名前100位的药品生产企业有55家,设计中标产品163个,占中标产品的35.98%。

“质量优先是一个重要原则。”康永军说,在采购中,使用“双信封”评审,在经济技术标评审中,参评产品入围率为47.36%,省纪委、纠风办、驻厅纪检组、省医药行业协会代表、企业代表、医疗机构代表和新闻媒体对整个采购过程进行了监督。

省药监局药监处副处长王立河表示,药监部门对低于采购参考价1至2倍的生产企业工艺进行检查,防止超低价中标。同时对中标产品进行备案、全品种抽检工作,今年已检查了2680批次产品,合格率达到99.81%。对中标产品已实行电子监管。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新机制下,由于各基层医疗机构每年先预付当年药款总额的10%作为周转资金,回款周期由原来的半年左右缩短到45天;运输成本交由纯销售公司不断压缩。各环节成本的减少,有利于企业降低价格成本,同时能保证质量。“如果不能保证,将会面临市场清退手段的惩处。”康永军说。

北大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史录文认为,由于医药行业小、散、乱,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大环境没有改变,难以发现药品的标准价格。因此即使在新采购机制下,有可能出现一些企业出于竞争的考虑以低价格恶性竞标,必须严格按规定处理违规行为,提高违规成本。

重研发,发展物流,主动适应低价

药企靠不合理“返点”生存的现状将改变

“这两个月我清静多了。以前每个月20—25日,十几家商业公司都要派人上门催货款,或是推销新药,我要想办法压下50%左右的货款、1—2批货物,以维持机构运转。网上集中采购后,我们从网上下订单,48小时内就送来了,货款统一打到县卫生局专用账户上。药品质量有了保证,我也能安心做好管理工作了。”淄博市桓台县马桥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思东说。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供应发生了改变,药品生产、流通企业也在被降下的价格之下,主动寻求另一种成长,以摆脱靠关系营销、“返点”生存的现状。

郑家晴介绍,中标的基本药物虽然使市场扩容30%,但是几乎没有利润,还要分5%费用给配送公司。公司因此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特药。他说:“短期来看,利润受到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我们的产能将全面释放,市场会逐渐认同我们品牌。同时我们另外开辟产生新利润的渠道,将眼光转向国外、边境贸易等。”

山东省是医药大省。“山东医药采购量占全国的1∕10,目前已实现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的网上集中采购。对生产企业来说,将带来生产效率和成本的变革,对流通企业来说,是产业集中的过程。”山东省药品采购中心主任王爱杰说。全国有5000多家制药企业,虽然所有基本药物在市场的占有份额只有8%左右,但竞争激烈,一个品种的生产厂家可能达上百家,新机制下淘汰率较高,对该行业的冲击程度将会是空前的。

对流通企业来说,亦是如此。华润山东医药有限公司承接了95%的基本药物中标生产企业的配送任务。3个月来,订单管理员王雨平均每天要确认100多份订单。订单确认后做成出库单,发给仓库。仓库里复核员李升善忙碌着,将要配送的基本药物注射用血塞通(粉针)一盒盒复核,分拣在固定区域,等待配送员来取货。截至7月中旬,该公司共配送网单15000多条,配送药品金额3000多万元,配送履约率达到95%。

常务副总王漠介绍,公司已决定投资2亿元建设现代物流中心,预计明年能投入使用。“发展现代物流,提高信息化程度,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副董事长崔亦平表示。

我国流通企业达到13000多家,多是小企业,环节多,多靠关系营销、“返点”获取利润,导致药价虚高。新的采购机制使药品只通过一个配送环节就到达医疗机构,大大减少流通环节,促使流通产业集中度提高,而这正是医改的目标之一。

截至7月26日,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签订网上采购订单金额2.45亿元,实际到货金额2.06亿元,总到货率89.88%。已支付货款9025万元。

医药分开后,基层医疗机构的补偿问题、信息化问题、配送问题等等,还有待完善。但是正如李宪法所说的,如果能够以此为契机,在医药卫生行业凝聚共识,针对现行药品采购政策和各地药品集中采购项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突破影响基本药物生产、流通、使用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使“群众受益、医院增效、企业满意、政府放心”的基本药物采购供应运行机制的政策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孙迟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社会共治 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
>> 详细

各地新闻
>> 详细
点击排行
  平易近人中更显大国领袖风采——俄罗斯友人眼中的习近平
国信办将严打网络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