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召开会议,部署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国新闻战线积极响应,各新闻单位认真落实,并通过完善考评、奖励机制,进一步培育自身的新闻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据统计,2009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937种,总印数439.11亿份,出版期刊9851种,总印数达31.53亿册,广播电视节目生动多样,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信息产品。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同时,传媒业态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媒体和网络化媒体并存。同时,在信息爆炸、信息不再是稀缺品的时代,公众的注意力日益成为媒体竞争的焦点,受众的市场地位上升,媒体间的竞争压力空前增大。
新的态势下,依靠什么来加强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最终将决定新闻媒体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到基层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采人民群众之实践,访人民群众之生活,评人民群众之所思,论人民群众之所想,把媒体办出特色,让媒体吸引“眼球”,抓住读者,这就是一个新闻媒体最核心的竞争力。
同样是在竞争压力下,个别新闻媒体没有把根基放在基层,对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视而不见,一些虚假浮泛的新闻作品不仅让受众失望,也大大损害了媒体自身的公信力。之所以出现这些不正常现象,竞争压力大只是表面原因,其根本的原因还是一些新闻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牢固,党的新闻工作立场不坚定。
其实,无论时代和传播形式怎么变,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能没有变。向人民群众提供真实、公正、及时的报道,永远是媒体的职责所在。贴近群众,作风踏实,文笔朴实,永远是一个优秀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大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不仅是实现媒体社会职能的现实需要,更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走基层,就要在新闻报道中站稳党的新闻工作立场,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强化群众的视角,以此赢得广大群众的欢迎;转作风,就是要坚持冷静客观的报道,让新闻报道真正走近群众、走进现场,赢得群众的信任;改文风,就是要运用群众语言说群众事、传百姓声,赢得群众的亲近。
事实证明,建立在软弱根基上的媒体无法壮大,终将会遭到群众的抛弃。说到底,媒体真正的公信力正是建立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之上的。新闻工作者走到基层,就是拿到了转作风、改文风的钥匙,就是找到了加强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正途——这是无数成功记者、成功媒体的昭示。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