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工作在一线的青年科技人才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的生力军,2010年度上海共有2401人次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其中55岁以下获奖者占获奖人员总数的90.8%,45岁以下获奖者占66.5%,35岁以下获奖者占28.7%。
据介绍,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东华大学教授丁勇生今年43岁,他领衔的课题组创建的以DNA计算和生物网络为核心的自然计算研究体系,可解决控制和优化中的共性科学问题,开辟了智能系统和网络智能的新领域,促进了“生物”与“智能”这两条主线的交叉创新研究。
1972年出生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彭立明获得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他在新材料的开发和相应制备技术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尤其是推动了高强耐热镁合金在汽车发动机缸体等关键部件的开发与应用,与通用汽车公司合作开发了全镁V6发动机缸体,将对新一代超轻质发动机的研发起到重要作用。
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轩福贞41岁,他主要从事先进过程装备设计理论和寿命可靠性技术研究,在过程装备的结构完整性原理、多材料结构的疲劳和蠕变失效机理、复杂结构的极限载荷分析、跨尺度寿命预测方法等方面有深入研究,目前已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8项。
获得技术发明二等奖的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先进封装分步投影光刻机开发”项目研发团队,全部由“70后”、“80后”年轻人组成,团队领头人周畅博士35岁,他从事研究的光刻机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上海市九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研制成功的先进封装分步投影光刻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对进一步推动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来源:新华网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