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市场 开掘文化价值
——推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又好又快发展
对中国电影产业来说,201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电影开启票房“百亿时代”;对中国出版领域来说,2010年是突飞猛进的一年。我国新闻出版总产出达到13000亿元,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日报总发行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对于中国国有文艺院团来说,2011年同样非凡而艰巨。截至第一季度,全国514家国有文艺院团完成或正在转企改制,演艺市场一片繁荣。
大发展来自大变革。无论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还是国有文艺院团;无论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还是经营性的文化产业;无论是跨地区合作、上市融资,还是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三网融合”多媒体平台……我国文化建设正在经历一场波澜壮阔的深刻变革。
这是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开创了文化发展繁荣又好又快的新局面。
改革是体制进步的方式,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发展的新局面
“转企前大家对转企改制的理解是抱有怀疑的,曾有过一些疑虑‘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4月19日,面对部分全国政协委员的集体考察,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国歌舞团团长刘江坦率地说。
带着对未来发展的担心、带着对前途的迷茫,2009年,刘江和他的同事走入改革大潮。“这一年的转企改制,让我们走上了一条充满前途和希望的道路,中国歌舞团的精神面貌与改企前完全不一样了,2010年演出179场,观众达170万,很多演员的年收入超过了20万。员工的钱包鼓起来了,真正成了集团的主人。”刘江说。
这样的事例在全国不胜枚举。“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发展的新局面。”这是刘江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全体员工的体会,也是多年来我国文化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
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从2009年8月南京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至2010年7月青岛会议,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加快推进、全面开展的新阶段。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开拓。2010年,我国步入世界影视生产大国行列——电影产量已突破526部,位居世界第三,票房突破100亿元,“十一五”年均增幅超过30%。电视剧产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影视动画实现跨越式发展,2005年至2010年,电视动画产量分别为4万、8万、10万、13万、17万、22万分钟。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发展。全国目前已有514家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2003年到2008年仅有52个院团转制,2009、2010两年即达到409个,2011年第一季度即新增53家,近两年转制院团的数量为过去6年总和的9倍。在一般院团中,不仅市场基础较好的歌舞团、杂技团进行了转企改制,话剧、曲艺、地方戏曲等国有文艺院团也积极面向市场寻求发展。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经过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到目前,全国10多万家国有印刷复制单位、3000多家国有新华书店全部转企改制;581家图书出版单位中,除军队系统出版单位和少数拟保留公益性的以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地方、高校出版社都已转企改制;已有1251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和注册为企业法人。在此基础上组建了100多家报刊集团和出版传媒企业集团。特别是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工程,其中农家书屋工程累计投入资金60多亿元,建成农家书屋39万家,惠及几亿群众。
冲破传统体制,抢占信息传播阵地
文化从“大”到“强”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浙江磐安县是一个中药材集散地,偏僻山区尖山镇的一位农民到镇新华书店小连锁店,想买一本中药材鉴别方面的图书。该店已有6000多个图书品种,但没有药材鉴别类的书。于是这家连锁店的经营者通过计算机平台远程查询县新华书店和省新华书店总部的库存,检索到《中药材经验鉴别手册》,随即添订进货。第三天,这位农民拿到了从总部库房配送的图书。
这样的事例每天都在浙江新华书店众多农村小连锁店发生。农村读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出版物资源,新华书店打开了发行通道,小连锁用一间店面、一台计算机串起了一个农村出版物流通大市场,创造了一个多赢的农村出版物流通新格局。
小连锁是渠,出版物发行是流,有了现代流通业作为基础,有了政府的推动力,渠道拓宽了,流量加大了。从2004年全省不到10家的乡镇网点开始,2009年起小连锁得到了迅速发展,数量、形态、规模都有了很大突破。到2010年,全省小连锁已经发展到171家。小连锁从乡镇小店向城镇、社区、学校、超市、大型商场扩展,从二十几平方米的单间小店到1500平方米的卖场,在架图书品种从3000到20000种,呈现出网点众多、形态多样、规模各异、品种丰富的态势。
这仅仅是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农村广播电视“全覆盖”,还是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的“免费时代”;无论是国有新华书店系统的全面转制,还是国有电影制片企业继续向集团化、公司制的迈进;无论是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加速,还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转型,我国文化事业走向繁荣、文化产业逐步壮大的过程,也正是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实践证明,冲破传统体制机制制约,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改革目标明确了,我们的事业才会走向兴旺。
文化建设从“大”到“强”的目标,正在一项项具体的举措中逐步体现。
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抓住机遇,开拓进取
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不断抒写文化建设新篇章
人们欣喜地看到,从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西部,各地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不断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文化体制改革的热潮正在向纵深挺进。
——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是安徽省提出的安徽崛起“四大跨越”目标之一。2008年以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迅速超过汽车工业,远远高于同期全省GDP增长速度,徽文化的品牌走出安徽,一戏两山响彻华夏,合肥文化体制改革经验全国瞩目,入选“2009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100例”,安徽的新媒体、新业态,特别是动漫产业的发展后来居上,走出了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电影《唐山大地震》在全世界掀起观影热潮,仅国内票房收入就近7亿元;电视剧《为了新中国前进》、《广府太极传奇》等不断热播;京剧《响九霄》荣获“文华奖”特别奖……近一年多来,是河北30多年来文化精品创作最多、影响最大、回报最高的一年,而这正是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燕赵雄风”。
——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广东一举夺得11个“文华奖”,占全国获奖剧目的1/6,“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比翼双飞,令人们对“今日岭南”刮目相看。7年前,中央确定广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启动了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车轮。随后,广东文化建设风生水起,文化产业单位数、从业人员数、营业收入、总资产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即使2009年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广东文化产业依然逆势飘红,实现增加值2149亿元,连续第七年名列全国榜首。
——这是一张傲人的成绩单: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成为我国第一家资产、销售双超百亿的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演艺集团成为我国第一家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演艺企业;江苏广电集团2010年创收61.1亿元,跃居全国省级台第一;江苏广电网络公司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广电网络互联互通、全程全网……这一切汇集到一处,就是江苏省文化产业连续5年30%左右的高增速,江苏已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领跑者。
——2009年,陕西省完成省级文化单位特别是经营性单位体制改制,涉及出版、发行、电影、文艺院团等14家文化单位;2010年,完成市级文化体制改革任务,截至年底,各市22家文艺院团、11家电影公司、12家电影院完成转企改制,19家电台、电视台完成制播分离改革,11家党报完成发行体制改革。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共识。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作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正在开掘着新的价值。
今天,我国文化建设正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系列有利条件已经具备。站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起跑线上,我们期待,改革先锋们将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造文化艺术建设的新辉煌。
来源:人民网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