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作为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进步思想家,爱国主义者和著名的文学家,对这一时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对封建社会的认识和批判,对殖民主义侵略的愤慨和谴责,以及在文学上的成就,都对思想史和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3月26日,我们一行四人前往龚自珍纪念馆。几经询问我们终于找到了位于杭州上城区马坡巷内的龚自珍纪念馆,这里是他辞官回乡的居所。龚自珍纪念馆坐落在一个居民区里,被环抱在各种现代建筑中,使这座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院落显得更加古色古香,推门而入一方不大的庭院映入眼帘,正值初春刚抽出嫩芽的迎春花在清水的掩映下显得更加青翠欲滴。鹅卵石小径更有一番曲径通幽处的意境。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刚到达时兴奋的心瞬间平静下来……主屋与花园相比更为大气简洁,布局分明,进门是一个客厅,东西不多,几把椅子和一张桌子,沙孟海题写的“剑气箫心”四字悬于正上方,墙上挂着字画,正中是龚自珍先生的雕像,他犀利的眼神,沧桑的脸,让人不禁肃然起敬。每个房间都陈列着有关介绍先生生平的照片和书籍,我们进过认真阅读,对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龚自珍初名自暹,字爱吾,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晚年又号羽琌山民。他出生于官宦学者家庭,良好的家庭环境为他后来的成才成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及精神基础。他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小小年纪已在经史、文学上显示了创作才华。龚自珍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七岁以前为第一阶段,主要活动是读书、应考和著述。段玉裁曾这样评价他“所业诗文甚夥,间有治经史之作,风发云逝,有不可一世之概。尤喜为长短句”,“造意造言,几如韩李之于文章”,认为“自珍以弱冠能之,则其才之绝异,与其性情之沈逸,居可知矣”(《怀人馆词序》),这可以说是对龚自珍学习的高度概括和评价吧。
龚自珍在《漫感》中写道,“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在龚自珍纪念馆我们也看到了橱窗里陈列着一把剑和一管箫。“剑气箫心”是龚自珍诗词之魂,剑气,即狂侠之气;箫心,即怨抑之心。这个词用来形容他是最为恰当的,敢忧敢愤,放言无忌,敢爱敢恨,哀乐过人。龚自珍认为一个好的史学家,也包括好的文学家,他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文学上也是近代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他的诗文针对现实而发,敢于揭露矛盾,饱含着深刻的思想,强烈的爱憎,充满了对社会腐恶的批判和抗争,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