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 11”9.0级大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了福岛核电厂核事故,其后续影响至今仍未平息,并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地震灾害的极大关注。
江苏是否有发生地震海啸灾害的可能?江苏省的校舍建筑抗震能力怎么样?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有什么关系?我们国家是否也有地震预警机制,什么情况下会发布地震预警?
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两周年暨全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昨天,江苏省地震局副局长张振亚、应急救援处原处长邓民宪、省地震局研究员黄永林等做客“中国江苏网”,回答了网友对于地震关心的几大问题。
地震“预警”并非地震预报
“听说这次日本地震前,提前进行了地震预报,是这样的吗?我们国家的地震预测水平如何?”访谈一开始,就有网友抛出了一个“热点问题”。事实上,很多人把地震预报和地震预警搞混淆了,日本地震是提前预警,而不是地震的预测预报。
“日本并没有进行地震预报,而是在地震发生后及时发布了预警信息。”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副处长宋峰表示,日本强震发生后,政府通过广播、电视和卫星数据传输系统来播发地震警报。一些订阅了特殊预报服务的人,还能通过手机和电子邮件收到警报。据报道,在东京,电视警报出现后一分钟,首都东京地区感受到了第一次强烈震动,高层建筑开始摇晃。日本国家电视台从2007年开始运用这个系统,并已经发出类似17次警告。宋峰说,地震预报至今仍是一个难于突破的世界性难题。我国的预报水平仍然很低,能作出预报的地震还只占极少数,当前地震预报仍停留在有限的经验基础之上。
省地震局副局长张振亚进一步解释说,地震的预报和预警是不同的概念,地震预报是在震前发布的,而地震预警则是在震后发布的。地震预警是利用电信号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而获得的时间差,对可能被地震波及区域做出提前通知的体系,如汶川地震发生后,地震波传到北京可能要5分钟,但电信号则可在一秒内传递信息,对可能被波及的地区做几秒或十几秒的事先告知。
张振亚说,地震预警系统在技术上需要一套烈度速报台网,通过它来判断地震传播的速度、能量大小。地震预警不仅是地震部门的工作,它和社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如地震预警发出后,电台、电视台、大型公共场所如何进行发布,煤气管网是否关闭,核电站是否安全停堆……需要各行各业的信息对接工作。由于条件的限制,我国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尚处于试点阶段,只对重点工程等进行一些尝试。
江苏海水较浅不易形成海啸
日本大地震随后就发生了大海啸,地震都会引发海啸吗?江苏是否有发生地震海啸灾害的可能?“并非所有的地震都会引发海啸。”省地震局研究员黄永林说,科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海域发生地震时,震级达到里氏6.5级以上,震中处海水深度在50米以上才可能产生海啸。简言之,地震要足够的大、断层错动有一定垂直方向的错动量、震中处海水深度要达到一定深度诱发海啸的主要因素。
黄永林说,江苏的海岸线虽然较长,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水较浅,不易地震海啸的形成与传播。沿海地区大断裂和海沟比较少,因此发生破坏性海啸的可能性不大,地震海啸的影响小于风暴潮。“我省历史上也曾有过海啸的记录。建设连云港核电站的时候,就曾经对可能影响我省海啸进行过详细的研究。”
来源:江南时报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