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从正在召开的中共呼和浩特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传来消息,5年来,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建成了西北省会中第一个国家森林城市;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311天提高到349天……城市综合竞争力和人民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韩志然在大会报告中提到,中国社科院发布的首个《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报告》显示,在全国30个省会和直辖市中,呼和浩特市生活质量指数位居第五,其中生活改善指数荣列第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总人口已经由自治区第5位上升至第3位,市区常住人口由第2位上升至第1位,呼和浩特成为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乃至全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据了解,自2006年以来,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保持全国省会城市领先水平,城区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772亿元增加到“十一五”末的1865.7亿元,年均增长15.8%,进入全国省会城市中游水平;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地方财政总收入由68.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到241亿元,年均增长29%;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413亿元,年均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150元提高到25174元,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五,年均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631元提高到8746元,在27个省会城市中位居第八,年均增长13.6%。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9:36.4:58.7,在自治区率先形成了服务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
以乳肉薯菜为重点的现代农牧业快速发展。奶牛规模化养殖由不足20%提高到50%以上,养殖方式实现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打牢了中国乳都长远发展的基础。
韩志然介绍,5年来,呼和浩特市新型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多元、延伸、升级步伐明显加快,非资源型产业发展走在了自治区前列。乳业、电力、生物发酵、冶金化工、烟草、建材等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大,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伊利、蒙牛双进入世界乳业20强,乳品销售收入(总部)超过600亿元,电力装机容量接近1000万千瓦,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单晶硅加多晶硅产能超过1万吨,生物发酵容量达5万立方米。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