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大动向
岁末回首,2011年的中国互联网依旧是风起云涌。新技术、新应用、新升级层出不穷,微博影响力令人刮目,网络文化建设方兴未艾,移动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视频网站竞争日趋白热……
如何盘点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繁杂景象,人民日报“新兴媒体”版和人民网研究院联合发布“2011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大动向”,意在梳理把握过去一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脉络,也试图借此研判未来可能的趋势,与读者和网友一同迈进充满期待的2012年。
——编者
01
发展健康向上的
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2011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一步健全完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体系。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培育一批网络内容生产和服务骨干企业。发展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营造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等。
促进网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国家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上日程,实现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又好又快发展有了明确的纲领和更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网络文化将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主要方式。
02
微博140字
领跑微时代
2010年,微博的席卷之势让所有人刮目相看。2011年,微博更以其208.9%的增幅,创下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速之最。
晒大餐、晒生活、晒幸福,140个字可以记录数亿网民如常的一天;“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动车事故、小悦悦事件,140字也可以记录历史;拍照、上传,“微博+智能手机”让公民记者和自媒体从概念走向现实。从来没有一个平台像微博一样,如此彻底地激起人们的表达欲望和参与热情。
从重大事件中政府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公布信息,再到“外交小灵通”微博卖萌,“上海发布”微博卖菜,政府部门变身“微博控”,政务微博总数已接近2万。
大潮席卷,泥沙俱下。微博“约架”、谣言诽谤、网络水军……3年的粗放式发展,微博乱象已显,网络生态受损,自媒体健康发展受阻,“后台实名、前台自愿”,新的管理应运而生。
2011年,微博强力撬动现实。希望140字开启更美好的未来。
03
移动互联网
迎来春天
移动阅读、移动支付、移动即时通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塞满了我们时间的缝隙;用手机与互联网相连的每一个人,都成为3.18亿手机网民中的一员。日益改善的用户体验、更加亲民的带宽资费、不断优化的操作系统、层出不穷的智能终端,2011年,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站高一些,看远一点,移动互联网改变的还有互联网产业。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108.3亿元的市场规模,让互联网企业为之一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全球各大厂商都不甘置身事外,国产品牌紧随其后,移动终端之争更加胶着。
我们都还记得,2010年苹果公司第一代iPad上市,以其轻巧便携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刷新了平板电脑的定义,也将整个IT产业带入了后PC时代。2011年,群雄并起的平板电脑市场硝烟弥漫。手机品牌、操作系统、应用商店,全球各大厂商正为了这方寸屏幕争抢得不可开交。
中国移动互联网经过几年曲折前行,终于迎来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