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回应“汉语四六级”:不挂钩就业不强制

2011-12-28 10:01:27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回应

测试不与就业挂钩,不要求强制参加,考试费用坚持公益性原则

围绕这次试点,争议的声音仍然不少。

有人认为,测试多此一举:国人以汉语为母语,且一直学习语文科目,而且,从事播音主持相关工作,有专门的普通话考试,外国人学汉语有HSK(汉语水平考试),没有必要再设立一个考试来测试中国人的汉语能力。

作为一名今后可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准专业”人士,李玲分析了普通话测试、HSK以及“汉语四六级”测试的区别。她说,普通话测试相对容易,主要是考察语音规范;HSK针对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考核其基本语音语法;汉语能力测试难度更大,试题涉及较多中国文化。

对此,教育部语用司负责人表示,由于测试目的、标准、对象、内容等方面的不同,汉语能力测试与现有的普通话测试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项目将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

有人担心,测试一旦正式推广,将逐渐成为一种专业准入门槛,甚至成为部分企事业单位用人的标准,从而加重学生考试负担。另外,测试会不会变成真正的“汉语四六级”、成为强制性考试,也是不少在校学生的担忧。

对此,语用司负责人表示,汉语能力测试立足于提高使用者的汉语应用能力,是公益类社会性考试,采取考生自愿参加的方式,在政策上不与升学、就业挂钩。是否成为求职就业标准,并不是研发本项测试的目的,也不会因为市场的功利化需求而改变研发本项测试的初衷和原则。另外,汉语能力测试明确规定由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承担组织工作,考试费用将坚持公益性原则,按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后执行。

在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小于说,以后参加与文化、传媒相关单位的招聘,汉语能力测试的证明或许会是优势,但是“语言文化更重积累,有空多读书肯定比一纸证明强”。南京师范大学人事处一位负责招聘的老师则认为,汉语能力测试刚刚起步,其含金量不好评判,对于高校来说,招聘中只有教师资格证是必备的,更看重的是学科建设方面的综合素质,如发表论文情况和科研情况等。“但是考生通过这个考试,也能体现语言文字方面的能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小时候玩过的游戏还记得吗

校园开水瓶的雷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