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早晨,天寒地冻。在河南省汝州市陵头乡文化广场上,几十位老人有的在扭秧歌,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锻炼,有的拉起二胡唱着戏,欢声笑语驱走了阵阵寒流。
这是该乡敬老院的院民们晨练的场景。70多岁的李双兵老人边扭秧歌边笑着对记者说:“俺们鸡叫就起床,除了刮风下雨,每天早上都来文化广场活动,乡政府建起文化广场让俺们有了好去处!”
近年来,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汝州市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各乡都建起了文化服务中心,大部分村建立了文化大院、新农村书屋,通过弹响“种、送、育、管、树”“五弦琴”,唱响农村文化主题曲。
种文化,扎根基层。近年来,汝州市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为农村种下文化种子,让先进文化在农村扎根开花。截止目前,该市在市区成立了汝州市青年戏曲学校,建设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火车站文化广场、汝州剧院文化广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等文化阵地,在市图书馆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电子阅览室配套电脑设备25套、投影1套以及其它配套设施和器材。该市还建成了457个村级文化信息服务网点,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定期向群众开放。建成327个农家书屋,实现了全天开放,解决了农村群众看书困难的问题。
送文化,增添活力。汝州市通过组织文化、卫生、科技、法律四下乡活动,向广大农村传播先进文化,增添农村文化活动力,营造农村良好的文化氛围。近年来,该市组织各类剧团赴各村演出200余场以上,组织科普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形式5000余次,四下乡活动1000多次,满足了农村文化生活需求。该市经常邀请省内外的戏剧团和文艺界的明星到该市各乡镇巡回演出,让广大群众零距离享受高雅文化,先后邀请了国家京剧院、河南省曲剧团、河南豫剧二团等省内外有名的20多个艺术团体深入城乡开展高雅艺术公演活动100多场次,演出内容既有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又有现代气息的文艺新作,让广大群众“零距离”享受高雅文化,领略了大都市艺术家们的风采和精湛的表演技艺。他们利用活跃在汝州大地的86个民营业余剧团,在全市457个行政村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全年演出1000场,围绕新农村建设、社会稳定、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方面内容创作了一批戏曲、小戏、小品,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演出团体和后备艺术人才,真正把文化大餐送到乡村、送给农民。
育文化,加强指导。该市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育一大批农村文化工作者,在每年对基层文化骨干进行集中培训的同时,组织文化工作者深入各乡对基层文化工作进行指导培训,培养了一批农村文化骨干,促进了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近年来,该市先后为农村培训建设了25个戏曲团、15个摄影协会、35个书画协会、10个蓝球协会等群众文化团体,共举办文艺培训班100多期。
管文化,健康发展。汝州市在积极培育和完善农村文化市场的同时,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建立了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制度,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制定了文化用品经营者培训方案,每月为全市文化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同时还邀请省内外文化管理方面的专家来汝州讲课,对文化用品经营者进行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其法律水平,增强其守法经营意识,开展文化市场“闪电”行动,牵头组织“扫黄打非”专项治理11次,进一步规范了全市文化市场。
树典型,推广经验。汝州市积极选树、培养、推出一批农村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利用表彰会、座谈会、现场会等形式进行经验交流,并在电台、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普及推广,带动全市农村文化建设全面健康发展,该市蟒川乡文化站被评为河南省“百强”文化站,小屯镇文化站为平顶山“十佳”文化站。该市还每季度召开一次文艺精品创作座谈会,每年召开一次文艺精品创作大奖赛,邀请国内名家来汝开展作品展,先后举办了国防大学美术教授等多项活动,连续举办四届“中国汝官瓷杯”全国书画作品大奖赛,开阔了该市文艺作者的视野,提高了文艺工作者创作文艺精品的积极性。
据不完全统计,该市目前已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在15个乡(镇)设立了文化服务中心,200多个行政村新建了文化大院,每年为群众放映电影5000场以上,培训文艺人才1万人次。通过弹响“种、送、育、管、树”“五弦琴”,该市为农村文化生活奏响了和谐发展强音。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 张雷龙 通讯员 桂焱炜 李瑞选)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