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压力让“抢位战”升级
“抢位”如此疯狂,图书馆应该人满为患了?却也不是。辛苦抢到的座位上座率却并不高。
几个高校的学生论坛上都流传着这样一个调侃,“在每一所高校的每一天里都不断上演着这样的鬼故事:一位同学指着身边空荡荡的座位说‘同学,这儿有人。’”
占着座位却“书在人不在”的现象跟抢座一样,是个普遍现象。
记者走访了北京三所高校的图书馆发现:很多座位虽然书满为患却人影难寻。正在自习的同学告诉记者,空着的位子有的是帮同学占的,有的是占了之后等有空再来的。“虽然占位不对,但别人都占,我早上不占下午来了就没位子坐了。”看似理直气壮的理由使得墙上“禁止占座”的规定显得尴尬而刺眼。
“很多考前突击的学生会抢占很多个座位,有的是帮同学占,有的甚至是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而一人占两三个座,却又因为学习习惯不好不能长期坚持,经常会出现‘书在人不在’的情况,甚至有人会为了抢位子吵起来。”北京某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员王老师向记者介绍:“占座乱象既导致了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造成了自习座位的相对供应不足。”也有专家指出,“占座”现象从侧面反映出一些大学生对损害了他人权益时的“集体无意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公德心的缺失”。
“占座现象虽然在大学校园里由来已久,但近些年却呈愈演愈烈的态势。”王老师告诉记者。大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态度和公共意识的匮乏使得“抢位战”雪上加霜。而“抢位战”发生的根源则是不断增长的学生需求和“捉襟见肘”的高校资源之间的矛盾。
据教育部的有关数据显示,1999年大学扩招30万人,2009年大学招生规模首次突破600万人,高校学生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虽然校舍建设的脚步也飞快,但显然还没赶上学生数量的增长。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适度放宽,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加入了考研大军,同时,出国考托福、GRE,以及各种备战找工作的专业资格考试都使学生对自习座位的需求逐年上升。与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高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显得相对滞后,“僧多粥少”的局面最终导致了自习座位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