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被询问钢铁产能时,马科长称钢铁产业工人比较丰富。
当被询问钢铁产能时,马科长笑而不语。
当被询问钢铁产能时,马科长小声告诉记者“别讲了,别讲了”。
再次询问时,马科长说“说不出来”。
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了“武安钢铁调查——难回答的钢铁产能问题”。当地发改局官员面对记者询问钢铁产能的问题,先是无言以对,再答非所问,不管记者怎么问,马科长坚持用“背诵背景材料”回答,并多次表示“不讲了”。(4月27日《新京报》)
马科长成了“背书帝”,恐怕并非对工作业务情况不熟悉、不理解。不是不会说话,而是不敢多说话,不敢乱说话,害怕话说多了而说错了话。说白了,宁当被广大网友唾骂的“背书帝”,也不愿意因说错话被领导批评。
了解官场潜规则的知道,官员接受记者采访,被骂为“背书帝”,最多被广大网友和媒体骂骂。但是单位的领导并不会因此而批评“背书帝”,相反很乐意,毕竟“背书帝”没有把事捅大。同时,“背书帝”的背书行为实际为单位赢得了应对舆论监督的宝贵时间。当然有关部门为了平息舆论,可能会对“背书帝”给予处理,做做样子,过一段时间,“背书帝”照样官复原职,甚至高升。
然而,官员不当“背书帝”,在记者面前侃侃而谈,超出事先单位准备好的材料,多说一些话,极有可能说“错话”,说出了不该说的真实的话,将一些秘密泄露出去。这样的不走形式的采访,即使得到广大网友的赞誉,但如果领导很生气,利益部门很生气,后果就很严重。
权衡两者利弊,显然是宁当“背书帝”,也不愿、不会自找麻烦的多说一句话,“背书帝”承担的风险远远好过说“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