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为今后五年描绘了新的蓝图,吹响了向“十二五”进军的集结号。
宏伟蓝图初成后,砥砺奋进入破时。
12天来,出席两会的5000多名代表委员总结过去、思考未来,凝聚这样的共识:只有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和深化各领域改革开放,才能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不竭动力。
“转方式”有多紧迫,改革就有多紧迫
“十一五”期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广西柳州这个老工业基地产品订单骤然减少,一度跌入低谷。面对严峻形势,柳州人加大了研发和创新投入,同时痛下决心,加大经济结构调整步伐。2010年,柳州多数企业实现了产值和利润的双增长。
“战胜金融危机靠什么?就是靠改革。”柳州的转型之路,让全国人大代表、柳州市委书记陈刚感触颇深:“只有依靠深化改革,推动自主创新,加大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才能真正获得不竭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柳州的经历,正是当下中国的一个缩影——今年是“十一五”和“十二五”交替期,是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强盛了,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不断凸显,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要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还是要靠深化改革,特别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国人大代表汪恕诚一番直言道出了很多代表委员的心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有多紧迫,推进改革开放的要求就有多紧迫。
中国的经济转型之路,从“九五”计划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过了15年。“转方式”日益成为共识,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从“共识”到全面“落实”,仍存在落差。根本问题在于体制机制的深层原因。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相对滞后,直接制约着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加快。
“转方式提了这么多年,政策着力如果仅是为了熨平经济波动,就很难实现目标,应把重点放到改革、放到调整体制机制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小济认为。
为此,“十二五”规划纲要开篇明确提出,要“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特别是“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二五’发展蓝图精炼而突出地表明了改革对转变发展方式的意义和紧迫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吴焰认为,规划既作了主线规定,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明确了动力设置,就是全面推进改革。
没有改革,不会有中国今天的辉煌;唯有改革,才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今后五年,既是关键期,也是攻坚期,更是机遇期。改革没有退路,必须迎难而上,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改革总要伴随各种矛盾,但不转变发展方式没有出路。”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说,“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不随风摇摆,不人云亦云,排除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干扰,坚持科学发展的道路,迎接全面深刻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