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囊公寓第三代:增加了洗衣房和厨房
在“胶囊公寓”的建设过程中,黄老先后投入了28万块钱,虽然此举遭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各种非议,甚至自己的儿子也不理解,但凭着一股倔劲,老人还是坚持了下来。“胶囊公寓”引起了各界的关注,黄日新保存的记者名片中,竟包括了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媒体。
黄日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第三代胶囊公寓目前仅作展示,六个月之后正式对外出租,预计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能收回成本。胶囊公寓第三代的推广工作,我已经打算把‘黄日新胶囊’专利使用权拍卖,然后交给拍卖行和开发商来做了。”
对于“胶囊公寓”未来的命运,黄日新非常有信心。“我已经注册了‘黄日新胶囊’这个商标,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开发更多的系列产品,比如‘黄日新胶囊公寓’、‘黄日新胶囊旅馆’等等。目前已经有两个知名拍卖行的老板来找我洽谈拍卖‘黄日新胶囊’的专利使用权了。也有开发商来洽谈如何将‘胶囊旅馆’纳入市场化运作。未来预计会在全国多个城市建造连锁的‘黄日新胶囊旅馆’解决更多流动人口的安置问题。也希望通过媒体的报道引起官方的重视,将流动人口的安置问题重新重视起来。”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