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青岛高新区,以南车青岛四方为龙头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正在悄然布局,这片曾经为中国制造出第一台机车的土地上,正在构筑新一轮的产业高地。
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企业部部长邬群亮:“上半年,新的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就要全部投入运营,在新的产业化基地,高速列车生产将会进一步上一个层次。”
在先进制造业酝酿新一轮崛起的同时,作为山东省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软件业开发中心的青岛,目前已经站在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关口上。青岛市社科院专家郭先登:“现代服务业经济在调结构里要发挥一个主体性作用。城市今后的现代服务业经济比重要超过第二产业,成为首位。现代服务业在拉动内需、解决就业,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和方式上也要发挥主体作用。”
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大力拓展的同时,具有青岛特色的新兴产业也开始悄然布局。利用海洋优势,发挥港口作用,在新兴产业布局中发展有青岛特色的先进制造业规划,日前被首次提出。
青岛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奇:“比如说新能源,我们现在定位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比如节能环保,我们就提出来海水淡化,既要做海水淡化这个产业,还要做海水淡化这个装备,我们这些新兴产业的装备业是立足青岛,面向全球。”
在中央控制、无人操作的环境中,7台工业锻压机器人协同配合,精密运作,将一个个火红的钢锭锻压成高速列车的车轮轮毂。工业机器人制造者,青岛华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树伟介绍说,工业机器人项目填补了国内在模段和自动化生产上的空白,以高附加值产品取代低附加值产品,使得机械制造业迈上了一个更高、更广的发展平台。
郭树伟:“我们在不断革新我们的产品,以前低附加值的、靠数量去积累的,我们就跳出这个产品的圈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原先要销售10台,现在销售1台就可以弥补原先的销售额,现在做的这个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相对来说,国内达到这个层次的企业较少,更能发挥我们的优势。”
随着产业发展和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开始在企业落地生根。注重自主研发,建设高标准的实验室,不仅是企业危机中突围的有效“武器”,也为“后危机时代”企业占领技术“新高地”提供了智力支持和资源平台。在海信的企业研发中心,100多人研发团队的设计中,激光电视、立体电视这些未来引领时代之先的产品,都是他们努力的方向。
海信集团副总裁高玉岭:“我们希望能够追求研发深度,能够把技术做得深,不单纯是转化率,转化率是应市技术,而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应该是领先的技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能够和国外的对手有明显差异化的技术,这些技术是重点实验室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