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10天的广州亚运会保龄球赛事今日将落下帷幕。中国保龄球喜忧交集:喜的是,“三军用命”之下,目前全队已获得了3枚铜牌,打破了保龄球进入亚运会32年来中国“零奖牌”的历史;忧的是,当下群众保龄球和竞技保龄球相互隔绝,“两只脚走路”让原本不景气的保龄球雪上加霜,前景迷茫。
保龄球在1978年曼谷亚运会上,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但32年来,中国从未在亚运会上获得任何奖牌。此前的最好成绩,是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的团体第四名。用中国队主教练王宏的话说,就是“中国队离奖牌仅有一步之遥,但就是没拿到”,广州亚运会的首要目标,就是突破历史,拿到奖牌。
中国队领队崔伟红告诉记者,为了备战广州亚运会,中国保龄球队进行了为期3年多的集训。虽然设施不完善、经费也不充足,但球队还是坚持了下来。
“因为集训3年必须放弃工作,队员们几乎是抛家舍业为国家队出战。夺牌是我们参加亚运会的所有,我们也做到了。”崔伟红说。
广州亚运会保龄球队完成了多哈亚运会没能完成的“那一步”,令人欣喜。但中国保龄球的发展却前程漫漫,方向迷茫。
崔伟红说,从一般的体育运动看,大多数运动项目都是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状态。即群众体育发展后,带动更多的群体参与到该项运动之中,使该项运动的“人群基数”不断扩大,不断推出优秀的新人,层层往上递推,形成“金字塔”结构。“基底”推动“塔尖”的国家队实力不断增强,而国家队选手在大型国际赛适中摘金夺银的“明星效应”又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但目前我国的保龄球却是二者隔绝的‘两只脚走路’状态。”崔伟红说。
首先,在竞技体育方面,培养一名够水平的保龄球手,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而要在大型赛事中取得成绩,需要不断参加比赛积累经验,这个过程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两者相加,需要8到10年的时间,这是极其漫长的过程,作为非奥小项目,由财政来养一支国家队显然不现实。
其次,在群众体育方面,因为承受不起弧线球打法高昂的球馆运营成本等费用,在中国开展群众性保龄球运动只能推广成本较低、易于参与的飞碟球打法。而在2005年之后,大型国际赛事上比赛所用的球道和油型都不适合于飞碟打法,飞碟球手难以取得成绩。因此,中国保龄球无法从群众中直接选拔可以参加国际赛事的选手。
那能否让成熟的飞碟球手改打弧线球呢?崔伟红告诉记者,一名飞碟球手要改打弧线球,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转型。而这次中国队集训的时间不过3年。很显然,让国内飞碟球表现突出的选手改打弧线球应对国际比赛,也不现实。“两条腿走路”似乎让中国保龄球前景黯淡。
“保龄球也不是不可以像其他体育项目一样相辅相成,如果保龄球市场繁荣起来,市场的需求也能够支撑弧线球打法的发展。但这需要的时间太漫长,我也不知道要多久。”崔伟红说。
那么,中国保龄球的明天在哪里?
作为中国保龄球运动当前的“掌门人”,崔伟红认为,保龄球未来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至关重要。
在广州亚运会上,韩国队到23日已经带走了10枚金牌中的6枚,10枚银牌中的5枚,呈现出一副“江湖霸主”的态势。中国垒球协会在一份关于韩国队保龄球发展的考察报告中指出,韩国政府通过给保龄球选手提供训练场馆、高额补贴、免服兵役等一系列优厚条件,推动了保龄球发展,韩国保龄球注册会员超过200万人。而中国的保龄球选手连运动员等级评定也无法享受,球员基本是“义务出战”。
“保龄球的发展肯定是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如果政府能根据非奥项目的特点制定出更好的政策,推动非奥项目和奥运项目协调发展,凭借市场的力量,中国的保龄球一定可以发展起来。”崔伟红说,在此之中,当前希望国家能够解决保龄球运动员的等级评定政策,让保龄球运动员可以享受到与其他项目运动员一样的政策。
此外,崔伟红表示,保龄球在大型赛事中取得成绩,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以及对保龄球的宣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来源:新华网(记者 吴涛)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