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600元的补贴,“游兵散勇”凑成的“土八路”,没有训练软件条件……相比于其他热门项目,保龄球显得很窘迫。窘迫的背后,是保龄球运动当前面临的艰难局面。
曾经被称为“贵族运动”并红极一时的保龄球,近年却迅速从人们的视野中销声匿迹。更严重的是,保龄球运动已经被器械生产商绑架,比赛从球员能力的比赛异化为器材的比赛。昂贵的成本让本已艰难的中国保龄球雪上加霜。陷入困境的保龄球是终将消逝还是会绝处逢生?
“被绑架”的保龄球
“保龄球比赛已不是球员能力的比赛,而几乎沦为器材的比赛了,”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运动三部部长、广州亚运会中国保龄球队领队崔伟红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而这一切的幕后黑手就是:保龄球运动已经被器械生产商掌控。
崔伟红说,保龄球被器械商“绑架”的结果是,球员的能力被淹没在器材中,而器械商则从花样繁多的器械和频繁的更新换代中赚得盆满钵满。
2005年前,保龄球手中还有大量的飞碟球手,国际比赛中多半的奖牌被飞碟球手夺得。但此后,情况急转直下,由于赛道下的油不适合飞碟打法,打不出成绩的飞碟球手几乎失去了生存空间。
崔伟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数量上,飞碟球手可以“一颗球打天下”,不管什么比赛,最多带一个备用球。而弧线球手,每一场球至少需要带6个球。在单价上,一个飞碟球售价约1000元,一个弧线球最低要1500元,而保龄球手一般情况下一个月需要换一个球。
同时,飞碟打法对于球道的要求不高,可以在任何的球道上打球,而弧线球对球道的要求极高。这又产生了更多的商机:一是不同品牌的油,就要不同材质的球与之对应。下油机也在频繁地更新换代,如今保龄球的下油机已经更新到了第5代,而一台下油机需要25万元甚至更高。
“现在国际上还存有的飞碟球手,基本只剩下大陆和台湾地区,其他地区的全部被迫改打弧线球,”崔伟红说,为什么飞碟球手会被打压,其中原因不难明白。
寒冬未尽的中国保龄球
谈起保龄球的困难和国家队的窘迫,崔伟红这个中国保龄球现任“掌门人”数度落泪,她用了“抛家舍业”一词来形容这支国家队队员的艰辛。进入国家队的条件,就是要放弃工作封闭集训3年,很多队员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停掉了自己的事业。
相比于外国选手,中国队基本是一支业余队,用崔伟红的话说,这是“用小米加步枪对付别人的飞机加大炮,甚至都不如”。队员中没有任何一名职业球手,全部由保龄球“爱好者”构成,他们中有的是保龄球馆的老板,有的是保龄球馆服务人员或管理人员,连教练王宏也只是一位热爱保龄球的企业家。
因经费紧缺,参加比赛或训练时为了省钱,找最便宜的宾馆;从领队到队员都是3个人挤一个房间;一点面包之类点心权当午餐甚至不吃午餐;晚餐就到训练场附近找一家便宜的大排档解决;每个月600元的补贴,仅勉强够女队员买简单的日常用品和廉价的化妆品……
“我曾经多次想放弃,但他们让我坚持了下来。不管多艰难多辛苦,这3年我们是走过来了,”崔伟红说。
当前中国保龄球国家队面临的窘迫,仅是寒冬未尽的中国保龄球运动发展现状的一个折射而已。上世纪90年代至2002年之前,保龄球曾在中国繁华鼎盛:城市里密集的保龄球馆、排着长队等候打球的市民、球馆里几乎永不停息的叮咚声……然而这项运动在随后却“一夜百花凋敝”,逝水无痕般遽然消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广西保龄球馆老板告诉记者,现在整个广西的保龄球馆不到10家,每个城市平均不到一家,且多是保龄球爱好者自己开设。崔伟红说,现在国内仅有几万人在打保龄球,而在韩国首尔,注册人员就100多万。
终将消逝还是绝处逢生?
相比2004年的低谷时期,2007年以来保龄球运动开始出现一些复苏的迹象,但进程缓慢。而在器械商的绑架打压下,以飞碟打法为主的中国保龄球将走向死亡还是绝处逢生?
飞碟打法起源于台湾,因成本低易从事而在各国发展起来,受到打压后,大量飞碟球手纷纷被迫改打弧线球。不幸的是,因弧线球高昂的成本,当前国内能够生存的大多是飞碟球手。
“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你自己在国内玩,没问题。但你没办法出去,只要上国际比赛,去一回败一回,”崔伟红说。
如同生存在孤岛上的中国保龄球正遭遇两难:改打弧线球,成本之痛难以承受;不改,“孤岛英雄”难出国门。未来命运将如何?
崔伟红说,困局只能一步一步慢慢解决。近年来,国家对保龄球已经给予了很大支持。每年投入200万元作为保龄球项目训练、参赛和添置器材的费用,这也是国家队能够坚持集训3年的主要保障之一。
令人欣喜的是,从2007年以来,保龄球慢慢在一些二三线城市逐步回暖,一些城市有了新建的翻新球道。崔伟红说:“在2004年、2005年最低潮的时候,保龄球都没有死掉,这证明了保龄球是生命力顽强的运动,我相信保龄球未来一定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来源:新华网(记者 吴涛 钟昊熹)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