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晚(17日),广州亚运会赛程进行了三分之一,中国代表团已夺得96枚金牌,依照这一趋势,中国代表团在本届亚运会上打破183枚金牌的历史纪录不仅毫无悬念,而且很可能将新的纪录提到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无疑是中国代表团取得辉煌成绩的法宝,但这一法宝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却在本届亚运会期间受到了质疑。
记者曾采访过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的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在这些国家或地区,也有类似于举国体制的模式存在,即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在竞技体育领域,以期国家队、地区队在大型运动会上取得较好的成绩,从而提振民心。不过,这些海外的举国体制却与国内的举国体制存在差异,这也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确保竞技体育取得一定大赛成绩的同时,引起社会争议的体制问题却很少出现。
记者于今年8月在新加坡采访首届青年奥运会,其间,新加坡体育学校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在新加坡体校内,一部分运动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得到政府奖学金的资助,代表新加坡参加各类世界大赛,这些学生的训练、比赛和生活经费实际上已由政府承担,与中国的专业运动员性质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学生与政府的关系并不紧密,在他们被吸纳到国家队之前,可以说完全是依靠自身力量成材,政府只是在他们成材后才开始进行后续帮助。这些学生的未来选择也比较自由,既可以继续升学也可以转为职业运动员,可以说,政府的投入针对性非常明确,效率也更高。
中国香港有一个类似于中国专业队的机构叫做香港体育学院,全香港最优秀的运动员集中在这里,政府也是以奖学金的形式资助这些运动员的生活、训练和比赛,从中国内地赴港的著名运动员王晨和周蜜等都曾是或是香港体育学院的在校学生。
与新加坡一样,香港政府对于运动员的资助也具有明确的目标,为了达成在世界大赛中获得最好成绩的目的,只有那些最优秀的运动员才有获得政府资助的可能。
实际上,目前很多国家的奥委会或体育部门都在采取类似举国体制方式,长期或阶段性地资助本国一些最优秀的运动员,主要是为了保证那些有望在世界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但又缺少职业体育体系支持的运动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精力于训练和比赛上,为国家队、地区队在世界大赛获得较好成绩服务。
这种举国体制的最大特点,是涉及人员的范围小,仅限于精英运动员,运动员培养和成材工作仍然是在社会完成;此外,政府所需要的投入也较少,不需要国家花大量资金用于维持一个涵盖了少体校、体校、专业运动队、国家队,涉及数目庞大的运动员、教练员、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和官员的专业运动体系的运转。由此还避免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退役保障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困扰,政府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投入用于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全民健身事业上。
来源:中国青年报(记者 慈鑫)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