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指示新课改方向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高考作文题本身是测试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的语言写作能力。题目应该有这几个特点:第一,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人有话可说。第二,题目要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但又要限制,不能太虚。
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崔刚则认为,今年的题目虽然特点鲜明,但有些题目有失偏颇。比如,江苏《绿色生活》,城里的孩子比农村孩子占便宜,他们接触的信息、耳濡目染的都是“绿色、低碳生活”。有些题目让人感觉无从下手、不知从何谈起。湖南《早》范围太广,想题要花时间,写作过程中可能会推倒重来。天津《我生活的世界》这个题目是有歧义的,可能是个人生活的世界,也可能是大的生活环境。“在高考有限的时间之内,学生过多的精力用在了内容的构思上,很可能会影响到语言本身,不能很好地达到考查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目的。”
崔刚表示,今年的作文题目总体感觉要比去年好,代表了课程改革的方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既检验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考查学生对社会的关注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文历来是高考语文科目的重头戏,教育改革的成果也多多少少能在作文命题中显露出来。”翟小宁认为,今年全国16个省份实施新课改后的高考。高考作文命题已明确显示出新课改的方向,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省份的高考作文命题体现了这个思路,更加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弘扬个性,题目开放性也更强。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