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经济
房价仍在坚挺 房地产调控是否需要再加码?
2010-12-14 08:54:2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然而中国房地产市场却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原因很简单,这个市场问题多多,争论不休,还不是一个健康成熟的市场。

今年4月和9月,两次“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现在看来,可能再次沦为空调。第一次的调控,拉锯了几个月,不见效;第二次,又拉锯,可只有一个多月,市场仍是“无法撼动”。显然,这是多方利益在拉锯中“博弈”。通胀预期的压力,市场泡沫问题,流动性问题等等,都预示着房地产第三轮调控的到来。

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通告,将于12月11日发布11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据说,此举是为缩短统计数据从生产到发布的时间,保持数据发布时间的稳定。按常规,每月11日发布上月经济数据,遇到周末或节假日则顺延至下一工作日。今年9月,国家统计局将原定9月13日(周一)的发布计划提前至9月11日(周六)。而此次的再次提前,市场由此引发加息等种种猜想。同时多数学者和企业家认为当前通胀严重。

也就在本周,有权威机构预测,11月的CPI不会破5,会在4.75%左右,显然这个数字已很高了。通胀问题,说到底还是货币问题。

虽然在房地产“严厉调控”中收紧信贷,但种种迹象仍在表明,流动性仍使房地产显得“无忧无虑”。

从面上看,虽然今年房地产遭遇“最严厉调控”,但房价并没有就此被完全打压,房价仍在坚挺。如从成交量来看的话,北京、上海两大城市仍非常活跃。

然而,就在近日,有两组数据应引起格外的关注。其一,中国有85%的人买不起商品房;其二,7个大中城市房价泡沫超50%。这7个城市分别是福州、杭州、南宁、青岛、天津、兰州、石家庄。而泡沫较高,泡沫成分占实际价格比例在30%-50%之间的城市有北京、深圳、武汉、长春、

宁波、哈尔滨、大连、贵阳、上海、郑州、城都。同时,有一定泡沫的(在10%以上30%以下)还有8个一线城市。可见,有近30个大中城市存在明显的泡沫。

很显然,一方面有85%的人买不起商品房,而另一方面,房地产泡沫并没有在调控中被挤压。而最新数据还显示,绝大多数城市住房支付能力指数在下降。

这里有一个问题,笔者要再次表达一个观点,那就是,不能单以“房价”论调控,或是说调控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把房价打下来。客观地说,房地产行业的情况要比其它行业显得更为复杂,尤其是目前通胀预期的大背景下,调控的难度也显得更大。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房地产市场化道路也就是十年多的历史,更确切地说,房地产市场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就是新世纪以来的10年。但房地产市场所滞留和所不断所呈现的问题在不断地显现,笔者始终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已到了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综合治理的关键时刻,如土地问题,如各地土地财政问题,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问题,央企进入房地产领域与民争利的问题,特权部门的变相福利分房问题,等等,这都需要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更长远的利益上要考虑。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一个几十平米的住房就需要上百万,这实在是让人为房所累。然而在全国百姓的一片叹息声中,有一些开发商和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振振有词的“理论”,而这一“理论”在历次调控中总是能占上风,那就是,需求是刚性。然而这在笔者看来,这是一句废话,或可以说,是一句屁话。需求是刚性,但85%的来百姓买不起商品房,这个刚性几乎就是对老百姓财富的盘剥。

房价的一路上涨是始于2006年初,到目前,房价如此翻倍的上涨,所产生的泡沫,应该说,已使老百姓的生活质量逐步下降。在今年4月实行调控以前,有一种担心,怕是否会影响中国整个经济,怕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现在看来,这些所谓的担心是在变相地绑架中国经济,当下,需要做的是要客观、理性的重新梳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安居乐业”,这是最好的和谐社会。而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泡沫化”是中国经济的最大隐忧,当然,笔者这里所说的“泡沫化”,不仅仅是房地产,但当下房地产市场所表现的泡沫尤为突出,大量资本追逐投资产品反映的正是这“最大的隐患”。

笔者认为,防止中国经济泡沫化趋势是未来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而挤压房地产泡沫是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如这样看的话,对房地产的调控,应由表及里。其加码,绝不是仅为解决房价。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编辑:段若兰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稳物价 保民生
稳物价 保民生>> 详细

各地新闻
整治互联网和手机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现场经验交流会13日在昆明召开。>> 详细
点击排行
  香港特首曾荫权新浪开微博展示亲民(图)
公安部建议卖淫女改名 媒体称捍卫权利更重要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