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各级、各部门把对援疆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举全省之力,聚各方之智,在建立指挥有力的领导机制、结对帮扶机制、援疆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三大机制基础上,通过切实抓好援疆科学规划、扎实推进援疆试点和示范项目建设以及着力促进产业援疆等具体措施步骤,争取用3年时间使受援地产业发展有提升,地方财政收入有大的提高,为推动受援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我们的贡献。”
10月29日下午,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在济南市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姜大明说,山东、新疆虽相隔万里,但一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兄弟般的深厚情谊。上世纪50年代,山东就有大批的优秀青年响应祖国号召,走进戈壁荒漠,为新疆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而现在为实施好新一轮援疆工作,山东省委、省政府与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喀什地委、行署研究商定,今明两年共分10期,组织2000名喀什受援四县基层各族干部赴山东培训,实现对喀什四县县级干部和乡、村主要负责人全覆盖。培训费用全部由山东省承担,预计将直接投入6000多万元,这些资金不计入援疆资金。
这是喀什地区历史上最大规模,也是新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县、乡、村三级干部外出集中培训计划,也是山东省历史上规模最大、投入最大的对外援助集中培训项目。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到实地看一看,只有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才能搞好新农村建设。” 比如,新农村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等,他们肯定会从中得到启发,在工作中引以为鉴。特别是乡和村级基层干部,他们出去的机会不多,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教学,他们把看到和学习的东西带回去,便于做好群众的工作,发挥群众的力量,这样才能真正把好事做好办实。姜大明期望喀什干部将山东的经验和做法带回去,与喀什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
新一轮援疆,山东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的4个县,由省委书记姜异康率领的党政代表团,4月份第一时间来到新疆喀什,进行情况调研和对接。建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确定由东营、济宁、泰安、日照四市分别对口疏勒、岳普湖、英吉沙、麦盖提四县,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
姜大明强调,对口援疆既是中央给山东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山东对口支援的4县,有3个都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贫困人口较多,任务非常艰巨。但是我们会紧紧抓住改善民生这一援疆主题,充分发挥山东优势,突出特色,在创新中推进援疆工作。
我们要利用好中央赋予新疆的诸多优惠政策,抓住在喀什建特殊经济区的机遇,努力引进企业,主导发展优势产业,带动就业和财政增收。目前,山东已与喀什签订104亿元的项目合同,山东水泥集团600万吨水泥项目已开工建设,达产后可吸纳1500多名当地劳动力,每年上缴税金4。5亿元。山东钢铁集团投资50亿元的钢铁项目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建成后可吸纳3200名劳动力,税金3。7亿元。这些大项目的落地,将为受援地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10月24日至11月1日,浓浓秋意的齐鲁大地,迎来了喀什4县192名县乡村三级干部,他们是第四批新疆喀什干部培训班的学员。在对学员的培训内容上,山东重点围绕中央确定的援疆工作任务,着眼于提高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需要的素质和能力,有针对性地设置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专题。培训以现场教学为主,着重遴选那些对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的工业园区、企业、农村和社区等作为现场教学点,介绍山东最有特色的经验做法,力求培训“对路、解渴、管用”。
姜大明介绍,按照中央要求,山东对口援疆资金按地方财政收入的0。4%筹集,2011年至2015年,山东援疆资金总计达47亿多元。今年4月开始,山东已在受援4县启动4个试点项目和8个民生示范项目,总投资2。18亿元,其中部分项目已基本完工。
姜大明最后表示,过去10多年的援疆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工作基础,新一轮援疆中我们会充分尊重民族习俗和当地群众的切实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民生优先,努力把山东的产业、人才、技术、管理等优势与喀什的区位、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探索一条山东特色的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援疆工作路子,争取用3年时间让受援地区发生大变化,达到中央提出的“眼前一亮、焕然一新”的要求。
据了解,1996年中央确定山东与新疆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以来,山东先后选派6批298名党政和专业技术干部到喀什工作。启动实施援助项目87个,资金、物资4。7亿元。诸多山东企业在喀什建厂,投入大量资金。
来源: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记者 杨望) 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