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因素
药品购销管理存漏洞
上周五,记者来到南城一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就诊”。听记者说有低烧、腹泻且伴有咳嗽症状后,问诊医生仅用手电查看了一下嗓子,便开出了三日量的头孢拉定、泰诺及双黄连,前两者均为抗菌类药物。但实际上,记者并无包括嗓部红肿在内的任何细菌性感染症状。
同时,在位于方庄环岛附近的多家药房内,抗生素药品买起来也毫不费力。在西药治感冒专区,记者看到,货架上摆放着抗菌消炎片、退热止疼片等各类不同厂商的抗菌类药物,仅用于退热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就有四五种之多,虽然其大多标有“请阅读使用说明书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但售药人员仍积极推销道,“如果发热的话,不仅要用退烧的,还要用消炎的,吃几天就好了,没必要去医院”。
专家表示,虽然抗生素类药物属于处方药,只有持医生处方方可获得,但因目前购销环节存在监管漏洞、基层医生对耐药性缺少认识等原因,所以这些药品在本市的药房、社区医院内也很容易买到,这使得市民“消炎药好得快”的错误认识很难得到改变。
>>医院因素
“大炮轰蚊子”疗法盛行
随着慢性病患者增多、人口老龄化趋势,抗生素类药物已成为医院各科室使用最广的药物,尤其是重症监护室、呼吸科、感染疾病科、急诊室等更甚。不完全统计显示,医院内用量前十名的药品中,排在前4至5位基本都是抗生素,如头孢拉定、左氧氟沙星等。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与西方严格按照病情指正使用抗生素药品不同,我国医生开药多是经验优先,因此在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剂量、使用时间、使用类别上都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鉴于痰液等标本培养需三四天时间,门诊病人往往等不及,因此,如果病人有黄痰、白细胞高等情况,医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经验选用抗生素药物;对住院患者而言,即使培养结果出来,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医生也会使用效果更强的抗生素,“甚至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有的医生上来就用可抵抗多种细菌的抗生素,但实际完全没有必要,这就相当于‘大炮轰蚊子’”。
此外,为防止术后感染,包括骨科、血液科等的外科手术是需要预防用药的,根据情况会用一次或者一天就够了,但医生往往因担心术后感染,会加大剂量和疗程“保驾”。
该专家还表示,医生要想做到对症下药的话,不仅要熟悉患者病情和每种病菌的特点,更要对各种抗菌药的功效和使用方法了然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