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来山的睡佛
近日,笔者在去长宁县开佛乡佛来山游览时,发现佛来山的山形非常酷似一尊睡佛。
在江(安)长(宁)公路上从西面往东面看佛来山,佛来山睡佛样的山形非常明显:山的南面是头,往北依次是胸部、腹部和足部。
佛来山,又名飞来山,突兀于川南浅丘之上,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嘉庆版《四川通志》曰:“削壁千仞,相传六月雨霁,则佛光现,故名”。清朝诗人沈毓新的《登佛来山顶》诗云:“放眼南北东西,齐现光明佛国,时时开眼界,化身千百亿万,却近普济人间,处处舍身岩”。
佛来山古称“小峨嵋”,是我国西南地区著名的佛教胜地。据《长宁县志》记载,在唐代山上便建有佛教寺庙西明禅寺。明朝正统年间经妙铎僧人重建。长宁籍人士,正统年间榜眼、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周洪谟撰有《重修西明禅寺记》。近年来,长宁县的民间人士集资重建了西明禅寺。
佛来山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 AA级旅游景区”,距离“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蜀南竹海仅20多公里,而且处在重庆——隆昌——泸州——江安——长宁——蜀南竹海“黄金旅游线”上。佛来山睡佛的发现,不仅为佛来山增添了新的景观,也为游览蜀南竹海的游客增添了新的去处。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通讯员 刘龙泉)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