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良庆“香火龙”民俗文化旅游节将于9月29日-10月1日在广西南宁市良庆区隆重举行。
“香火龙”发源于广东佛山制陶古镇石湾镇,是模仿一排排瓷窑点火时的壮观景象,就地取材,扎成龙身,插上香火制作而成,清代传入良庆镇缸瓦窑村。“香火龙”最初作为瓷窑的点火仪式,逐渐演变成为每年农历8月14-16日晚上走街串巷为村民祈福的民俗文化活动。而发源地的佛山石湾镇“香火龙”文化已经失传,因此,良庆区的“香火龙”民俗活动全国仅有,并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介绍,在本届“香火龙”民俗文化旅游节上,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良庆地区的民族大戏、饱尝各地可口美食,还可以尽情领略“广西红陶第一人”卢权智先生红陶艺术作品的魅力,他的大型红陶作品《百福》曾入选2005年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背景资料:香火龙舞的龙,是用作篾、树丫编扎成龙的骨架,缠上仙人掌、老虎檬,整条龙分为龙头、龙身(9至11节)、龙尾三部分,舞龙时分别在龙头、龙身、龙尾上遍插点燃的信香,节与节之间用一条草绳连接,龙的总长度约17米,舞龙者13-15人(其中2人替补舞龙头、龙尾)。另外,还有拿龙珠一人,掌龙牌灯5人,配以4-5人打击乐,和若干人掌鱼灯、虾灯、蟹灯、猴灯、兔灯。香火龙舞每年农历八月中秋之际,都在四邻乡里间穿圩过巷表演,称之为“火龙游镇”,寓意借助龙之吉祥,祝贺制陶业如龙腾飞,永远兴盛,并祈福于民。
来源: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黄昭华 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