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入门槛低 真伪鉴别难 行业标准缺
诸暨本地的企业与基层干部认为,这次事件暴露出珍珠粉行业本身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珍珠粉生产准入门槛太低了!”英格莱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灿淼说。诸暨珍珠粉加工有20多年历史,在食品安全法出台之前,珍珠粉全都以普通食品的“食字号”申报,县级就可以批复。许多生产线都不完备的家庭作坊也加入其中,导致整个市场无序。
市场无序的表现就是恶性竞争,市场上价格差距大。在诸暨,正规企业生产的高档珍珠粉每斤可卖到3000元,一些仅有十几名员工的小加工企业生产的珍珠粉仅售几十元。“价格战之下,为降低成本,个别企业就用贝壳粉替代,再加上质地比较疏松的贝壳更易粉碎,可以节省昂贵的生产工艺与设备,这都是珍珠粉市场出现‘李鬼’的重要原因。”一位业内人士说。
珍珠粉的真伪鉴别则是行业的另一困扰。不少企业表示,珍珠粉与贝壳粉原为一体,在成分上极为相似,目前尚没有非常好的检测办法进行甄别。执法部门反映,有的企业还把珍珠与贝壳放在一起加工成“珍珠粉”,更增加了检测的难度。即使怀疑有的企业以假充真,可没有技术手段抓到证据,无法判定其伪,最终也无法处罚。“在这种情况下,伪珍珠粉损害最大的就是正规企业。”长生鸟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阮华君说。
业内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纳米珍珠粉”之争暴露出行业标准缺失。专家指出,目前国内“纳米珍珠粉”的全行业标准并未出台。山下湖镇自2003年出现“纳米珍珠粉”产品以来,不少生产企业也纷纷给自己的产品贴上“纳米”标签。何鑫华表示,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珍珠粉销售出现困难,看到“纳米珍珠粉”受欢迎,他也给自己的部分产品冠以“纳米珍珠粉”头衔。可从珠力宝公司加工点所摆放的机器来看,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其生产的珍珠粉远不够纳米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