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基础雄厚、农产品出口居全国县级首位、生态建设特色鲜明——优势如此突出,经济却居下游,根子何在?这位市委书记话锋犀利:和先进地区相比,我们就差在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够大,干事创业的勇气不够足,经济发展的环境不够好,增强做大的办法不够多。
“一些周边县相继赶超安丘进入百强县行列,而我们的发展步伐却迈得慢了些。为了在新一轮竞争中奋力胜出,我们必须要有所作为。”该市宣传部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坦言。
评选10名最佳公务员和10名最差公务员的办法作为“有所为”的重要内容,开始进入全市2300余名公务人员的视野,特别是后者,在安丘市尚属首次。
单纯评优机制的困惑
“最差公务员的评选并非淘汰制或者一刀切,我们更希望藉此建立一种导向机制。”
该组织部负责人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一些困惑:“每年都评先进,每年的标准都大同小异,没有当选的一些人难免会不思进取,消极怠工,这当然不利于正常工作的开展。我们的做法是希望能够在下面设立一条杠杠,也就是所谓底线,超过这一底线自然是不合格的。”
在安丘市某街道办工作的老张对此深有感触。十几年的基层经历中,他连续8年当选单位先进,身边却不乏个别同事在日常工作中偷奸耍滑,“即使不是先进,该拿多少钱还是多少,少不了有人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
除了获奖证书,每次获奖只发一些小纪念品,这让老张感慨:“如果对先进者再多一些适度的物质奖励,是不是会激发更多人争当先进的热情?”
显然,在上述组织部负责人看来,单纯的评优机制已不足以激发整个公务员队伍的活力:“打个比方,如果想让一头大象跑得快,不仅要在前面牵着它,还要在它屁股上打一板子,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全新的探索。”
“但我们并非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上述组织部负责人一再向记者强调,这一评选办法正是安丘赴济宁市“取经”的结果。
据本报记者了解,早在几年前,济宁市已建立起公务员综合考评体系,每年每月都有严格考核,考核结果同工资以及职务升降挂钩。该市一度将“十差干部”的名字公之于众的大胆做法甚为引人注目。
今年3月,安丘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不久,安丘市纪委便牵头组织前往济宁学习借鉴,“但我们并没有照搬它既有的考评体系,会有自己的考量”。六七月,安丘的这份评选办法草案便已出台,但直至今日仍在反复修改中。
“出现各种质疑我认为很正常,可以看出大家对我们这次评选寄予厚望。我们也在参照网上一些好的建议,对这份草案进行不断修改中。特别是其中关于评判标准的条款,我们将尽可能做到量化、细化。”据记者了解,在舆论的压力下,安丘市纪委甚至主动将已拟好的部分条款“推倒重来”。
“现在不仅我们很谨慎,市委领导也是相当谨慎。”该组织部负责人说。
从不以为然到压力陡增
老李第一次听到评选最差公务员的消息是在年初举行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此次会议设立市、镇、乡三级分会场,这位在安丘市某乡政府工作多年的公务员得以全面了解了会议内容,却对将开展最差公务员评选的消息不以为然。
“当时我身边很多乡镇干部都没太当回事,觉得这个做法会不会只是走走形式。”当相关网络舆论将评选的消息有力地呈现在老李面前时,老李第一反应是“动真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