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通”苦主放盘多为去年8月,成交时间集中在2009年9、10月,苦候尾款3个月后终于通过业主论坛的帖子以及本报报道方醒悟遭遇骗案,他们在报案时相互认识结成“难友”,一起奔走呼告,希望通过维权早日争取拿回本应属于自己的房子,但事件爆发已过9个月,他们依然走在看不到曙光的隧道里,距离警方查封“信用通”涉案房屋的期限12月31日只剩下3个月,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维权胜利、拿回房产证的大团圆结局,还是一个与新买家及抵押权人的官司“泥沼”?
近日,记者走访了三户“信用通”苦主。去年中秋,他们满怀着房屋顺利出售的喜悦,期望拿着这些血汗钱给老人家治病、小房换大房或买个铺位做生意,但“信用通”事件粉碎了这些羊城新客家的“广州梦”。今年中秋他们在苦苦等待着与房产证“团圆”的一天。
兰姐:等着救命钱为患癌症的家公治病
兰姐是个委婉温顺的川妹子,说起去年的事情眼眶就红了。她在老家的家公身患癌症,当时丈夫想卖掉逸景翠园的房子回家乡给老爸治病,余下的钱则在当地做小生意。
兰姐告诉记者,他们于2002年按揭购买逸景翠园一手房,当时的房价才4000多元/m2,买73平方米的房子还需贷款20万元,贷款在2005年提前供完。去年9月,他们以86万元放售逸景翠园的房子。
今年1月中旬本报都市版头条报道“信用通”黑中介的骗案,还在苦苦等候“信用通”买家付款的兰姐被邻居“点醒”,一看本报的报道立即腿软晕厥。她在报案时认识了其他受害苦主,大家相约到各个政府部门信访,为讨回房屋四处奔走。
廖小姐:卖房为买铺 反倒要连卖两个铺
来自福建的廖小姐是个精明的生意人,却不幸成为“信用通”的最后一个被骗苦主。去年12月初,她放售逸景翠园的一个110多平方米单位,一心想在番禺洛溪买个铺位经营她的医药生意。她在与“信用通”买家及“信用通”签下三方约后的一个星期,便在洛溪下定购买一个铺位。不过,“信用通”买家在支付30%首期后就再没有音信。番禺铺位的业主及中介公司连番发律师函给她,迫于无奈,她只好卖掉两个经营中且有盈利的药店和门诊部。
廖小姐去年10月才生下一个孩子,今年1月得知被骗,她与兰姐等受害人到处信访,家里没有人带孩子,唯有自己手抱婴儿出入多个政府部门。
陈先生:才遇“信用通”骗案,又陷“伟国事件”
家住叠彩园的陈先生与妻子刘小姐同样是来广州打拼的“新客家”。两夫妻买了叠彩园一房一厅单位,去年生下爱情结晶,就想小房换大房。这个53平方米的房子经“信用通”出售,他们得到不足20万元首期款,再也找不到“信用通”买家。
陈先生想着这笔首期款到时解除合同要退还给买家,但又想用这笔钱来投资增值,结果三四月间中山三路的伟国数码城以“每年返还8%”吸引投资者认租铺位,陈先生觉得回报8%挺诱人,且有关合同上订明,投资人可以随时提出返还本金的要求,于是他们把首期款再加上一点积蓄投入到伟国数码城,认租了一个20多万元的铺位。现在又要加入“伟国事件”受害者申冤大军之中。
陈先生的“背运”还不止是双重受骗,他们还是37户人家中唯一一户被抵押权人申请停水停电的苦主。今年5月,抵押权人以“收屋”为由把陈先生的小房子停水停电。第二天,20多户“信用通”苦主立即到海珠区经济侦查大队信访,抵押权人的嚣张气焰才被打压下来。
记者后记
业主卖房大意不得
今年1月份“信用通”事件爆发后,记者采访过两名受害苦主。家住光大花园的陈先生本身就是从事中介行业,想不到也被精心设计的骗局所蒙蔽。本次走访“信用通”其他苦主,听到各有不同的受害经历,但他们的痛苦是房子转名了,钱只收了三成首期,这该怎么办?
记者就“信用通”事件与一位律师交流。这位多次买卖二手房的律师坦言,她卖房全部不会接受按揭付款,而且她不签署任何委托代理书,必须要自己亲力亲为。在“信用通”的一份法律文书中,居然出现“为方便办理,买卖合同、抵押合同、借款合同、公证申请等所签署的文件为空白,内容均由甲方填写”等字句。这位律师表示,我国房地产实行登记制度,产权过户即属他人,故此她要求买家在过户前把所有款项支付完毕。
近来成交量又大涨,“信用通”事件的冲击波在减退。买卖双方找具备资格的品牌连锁中介交易,仔细看合同条款,对委托公证多留几个心眼,对任何认为重要的事情以及中介或买家的承诺必须写入合同中去。房子是你的,你有权说不!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