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国内出现的新一轮“造车运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昨天指出,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国内汽车企业的快速扩张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风险,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坚决抑制。
新一轮扩产潮已开始
陈斌在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说,2009年,我国实现了1364万辆的新车销售,许多企业纷纷制定规模庞大的产能扩充计划,新一轮扩产潮已经开始。据调查,我国主要30家汽车企业(集团)2009年年底形成整车产能1359万辆,2015年年底规划产能3124万辆。全国有27个省、区、市生产整车。主要集中在东北、京津、华东、华中、珠江三角洲和重庆市六个地区。根据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所了解的规划情况来看,“十二五”末期规划产能已经远远大于市场需求。
产能过剩致恶性竞争
陈斌指出,出现产能过剩是市场信号失灵,导致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但严重的产能过剩会导致市场恶性竞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工厂开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不仅阻碍了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宏观经济发展也必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陈斌表示,由于汽车工业具有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特点,大规模发展汽车工业成为地方政府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利益驱动下,规划产能被盲目抬高。
勿以新能源为名扩张
他认为,抑制汽车产业产能过剩,首先是各地政府要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尊重市场,尊重企业,实事求是,切忌盲目给企业下指标、定任务,主导企业发展规划。二是要坚决避免政府的财税、土地等优惠政策用于企业扩大产能上来。三是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汽车行业产能及产能利用率的监测,适时向社会发布行业产销、投资及产能、淘汰落后、企业重组等信息及相关政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四是在对企业扩能和异地建立分厂备案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土地利用率、企业品牌、开发创新、生产新能源汽车以及兼并重组等条件。五是要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防止以新能源汽车为名上传统汽车项目。引导企业把投资用于上水平、上质量、打造企业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陈斌说,从根本上抑制产能过剩,是深化体制改革,解决产能困扰我国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重点是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相关一
我国电动汽车向产业化转化
据新华社电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长万钢昨天在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指出,在未来五至十年,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传统汽车节能技术改造、升级换代的主要方向。在电动汽车整车技术方面,我国已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中国公共交通和私人汽车市场特色的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掌握了整车集成技术。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目前依然处于由科研向产业化转化的过程当中,要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相关二
新增汽车耗掉新增炼油能力
据新华社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昨天指出,“十一五”规划新增的1亿吨左右炼油能力,几乎全部被新增汽车消耗。
陈斌说,2009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6200万辆,消耗了13480万吨成品油,占全国汽柴油总产量的63.2%。其中:车用汽油消费量为6260万吨,占汽油产量7192万吨的87%,车用柴油消耗7220万吨,占柴油产量14124万吨的51%。我国高耗油车型比例过大,节能环保产品比例相对较小。乘用车单车平均油耗远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关三
自主品牌安全技术有待提高
据新华社电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昨天公布了2010年度C-NCAP(中国新车安全评价规则)第三批评价结果。参与碰撞试验的6款自主品牌乘用车全部只达到三星级标准,这说明自主品牌汽车安全技术水平虽有进步,但差距也很明显。
这6款车型有海马丘比特、郑州日产东风帅客、天津一汽的夏利N5、重庆长安的悦翔、浙江飞碟的A380和力帆620,4款轿车、1款SUV和1款MPV。每台车辆在逐车进行排放、燃料消耗量试验后,再分别根据C-NCAP试验规程进行三项实车碰撞试验及评分。
来源:京华时报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