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成灌铁路:地震废墟里走出的“重生之路”
2010-08-24 09:06:19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成灌高铁全长65公里,起自成都站,终到都江堰市青城山站,全线采用我国自主创新的无砟轨道,最高时速220公里。几乎全程高架的它犹如一道绚丽彩虹,串联起四川省会成都和世界文化遗产、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都江堰、青城山。

地震后第16天党中央、国务院决策修建,历时18个月神速完工,成功实现16项自主技术创新,成灌高铁创造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堪具里程碑意义的新奇迹,一举获得灾后恢复重建的标志性工程、部省战略合作的典范性工程、我国市域铁路示范性和创新性工程等多项殊荣。

8月19日,成灌高铁开通运营100天。从地震后支离破碎的成汶铁路到全国首条市域铁路,这不仅仅是一条铁路从普速到高速的“重生”,还有铁路沿线灾区大地的涅槃“重生”。

决策——让灾区快速接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成都铁路局管内成汶铁路地处地震重灾区,线路设备被摧毁为一堆废铁。

鼓舞灾区人民抗灾自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一项重要决策在震后不久开始孕育。党中央、国务院把一批铁路项目纳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在成汶铁路旧址上新建成灌高铁被列在其中。

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和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刘奇葆,迅速行动、紧密携手,于地震发生后第16天决定由铁道部和成都市共同建设成灌高铁。

就在那一年,一系列行动见证了双方灾后恢复重建的决心和速度:6月25日,成都市域铁路公司筹备组成立,8月29日公司正式成立。7月11日,项目建议书获部省批复。8月28日,线路及车站选址规划获成都市批复。9月4日,四川省批复项目用地。9月18日,四川省批复环境影响报告书。9月27日,可行性研究报告获部省批复。9月28日,初步设计铁道部批复。随后,施工许可也得到铁道部批复。

“此前中国还没有一条铁路像成灌高铁这么迅速得到批复的。”2008年11月4日,项目正式开工后,海内外众多媒体如此评论。从那一天起,成都至世界双遗产都江堰、青城山的沿线,机声隆隆,处处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奇迹接踵而来:从正式破土动工到全线贯通,成灌高铁只用了18个月,而且16项自主创新技术让这条铁路成为一条高科技风景线:全线采用了优化和创新的无砟轨道,这一技术填补了我国无砟轨道技术在时速200公里市域或区域客运专线的空白;犀浦站同时连接成都地铁2号线,是国内首个铁路客运专线与地铁无缝对接的车站;线路曲线半径最小、坡度最急、工况最复杂,创造了国内高铁建设上的3个纪录;国内最先进声屏障能让居民安然入睡……

《新澳大利亚人报》记者曾经感到不可思议地说:“修建同样的铁路,在我们澳大利亚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而你们却用了如此之短的时间。如果不是亲眼看见,真是无法相信!”

这确实是一个能够记入中国高铁史册的奇迹!

昔日断肠处,今日新柳生。今年5月12日,成灌铁路开通运营。一名老作家乘坐首趟列车,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指着脚下无限延伸的轨道,颇具诗意地发出一声感慨:“这,就是开往灾区春天的火车,让灾区快速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接轨。”列车疾速驶过的沿途,灾区的群众自发地在山坡上欢呼。

探索——开创全国首条市域铁路运营管理新模式

什么是市域铁路?市域铁路是连接中心城区与市郊的重要枢纽,有利于促进城市多中心或放射状发展,加快城市周边地区城镇化进程。

时下,对于领跑世界高速铁路的中国而言,这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

5月13日、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乘坐京津城际列车前往天津考察工作时,不忘叮嘱铁路部门一定要管好用好成灌高铁,全面加强运营管理工作,在加快灾后重建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赞扬铁路部门为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铁路部门切实管好用好这条铁路,积极探索市域铁路的运营管理模式。

一流的站房设施、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闸机、无障碍电梯、“和谐号”动车组、先进的集成管理平台客运服务系统、铁路CTC系统与地铁ATS系统网络交互共享实现零换乘……从硬件设备到软件设施,成灌高铁为新的运营管理模式做好了充分准备。

然而,没有蓝本可以借鉴,成都铁路局在铁道部指导下试探着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借脑于专家学者。邀请西南交大运输学院院长、副院长、教授出谋划策,分析市域铁路特点,从客流培育、服务细节人性化要求、品牌打造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

精细于管理创新。成都铁路局建立健全成灌快铁完善配套的动车服务考评机制及评价体系,日常考评中以社会舆论、广大旅客评价为主要依据,着力塑造自觉型个人,打造自控型班组,进一步树立乘务员的主动服务、积极服务、优质服务意识。

致力于制度完善。按照“新线新标准”原则,制定一系列站车管理制度,对作业流程也进行了细分和规范。特别是为防止在每天开行15对动车组的情况下服务质量滑坡,创新《动车组五分钟作业法》,明确始发前、始发后、终到前、终到后5分钟作业内容及标准。

寓情于细节服务。打造一支训练有素的“动姐”队伍,从外形的精挑细选,到内在气质的悉心培养,从举手投足到职业性微笑和端庄大方的谈吐,一切比照空姐标准。为此,成都铁路局定期组织“动姐”到民航接受专业培训。

着眼于以人为本。借鉴空姐无干扰服务,向旅客提供自助化、自主化、自由化的服务空间,创新并积极推行“有需求,有服务,无需求,无干扰”的人性化服务、温馨式服务方式,使1名列车员服务3节车厢的精简高效的乘务组织模式成为可能。

进化——“西南第一速”开启“全域成都”新时代

世界特大城市(群)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区随着商业、金融业、服务业的不断膨胀,可供市民生活的空间将被逐渐挤占和压缩,最后都将走上中心城—卫星城的发展模式。而连接中心城和卫星城的交通问题就成为了城市进化的关键。

成都是中国西部数一数二的特大中心城市。 “15分钟生活圈”——成都市区与郫县融为一体;30分钟行程——世界遗产美景尽收眼底。时速220公里,成灌快铁的开行打破成都城区、郫县、都江堰三地之间没有城市的固有概念,率先在成都西面实现“全域成都概念”,成为全域成都的“西动脉”。

从加快城镇化进程把主城区扩大到三环外到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把“农家乐”赋予新农村建设新内涵,成都市城市发展进程在不断革新发展定位中走向“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成灌快铁的开行使成都市一个箭步走入“全域成都时代”,无疑成为“擎动”成都市实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加速器”。

“沿着这条66公里的动脉,对于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本来就占优势的郫县、都江堰而言,就相当于成都主城区人气、财气向西‘漂移’了66公里。”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蔚形象地描绘出成都市地域概念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这一变化以一组数据作有力支撑。成灌快铁最高时速220公里,享有“西南第一速”美誉;每日开行15对,暑运期间开行19对,每逢双休日加开2对;日均发送旅客1.5万人,暑运期间高峰日发送旅客2.6万人。

高速度、高密度再加上最高票价仅15元,“西南第一速”为旅客提供的是全国最低价位的动车组服务,自开行以来趟趟爆满,迅速成为旅客往来成都、郫县、都江堰的首选出行方式。

工作在成都,家住郫县、都江堰,“白+黑”生活模式颠覆“5+2”生活模式,城市“钟摆”族正在悄然形成,并成为人们愿意追逐的时尚。“现在,我可以天天回家,30分钟快铁,回家变得很轻松。”家住都江堰市、在成都荷花池市场做生意的刘名先生一语道出“钟摆”族的喜悦心情。

而在这条线上,物流基地、川菜基地、畅销海内外的‘崇义门’、高校林立、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已逐渐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带,带旺崇义、聚源、中兴、青城山等四镇“四朵金花”。

“每一寸轨道都埋藏着诱人的财富!铁路通车将缩短顾客与沿线商家的距离,使城市的东西、南北方向的购物人流互为穿梭,形成‘铁路经济带’,带动周边经济迅猛发展。”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的专家孙章说。

郫县“一刻钟经济带”优势已经凸现,在去年220亿资金涌入后又于西博会签下130亿大单。有关负责人称:“成灌高铁起码占了20%的功劳。”

而事实上,在成灌快铁开通之前,成都城西片区早已经做好了房地产开发准备,沿线居住板块已逐步串联成一条最具居住品质的“生态居家走廊”。

据悉,依托铁路等灾后重建项目的快速推进和竣工投产,四川旅游业快速从灾难中崛起。2009年,四川旅游收入继2007年之后再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472亿多元,比震前的2007年增长21%。

目前,就成灌快铁每天密集开行19对仍然供不应求的态势而言,继上世纪90年代“农家乐”火爆后,郫县乃至整个成都西部的乡村旅游随着成灌高铁的开通再次成为成都旅游的亮点,都江堰市2010年旅游收入必将给灾区人们带来新的惊喜。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通讯员戴序 夏永静)编辑:杨鑫


新闻热搜
 
专题
第五届网络媒体山西行
>> 详细

各地新闻
《国务院国资委2009年回顾》发布不久,随即招来了一片骂声。”  在这次发布的林林总总的数字中,遭致骂声最多的,是“国企综合税负是私企平均值的5倍多”这一论断。这是国资委首晒成绩单,也是第一次公开表述“国有企业高税负”。>> 详细
点击排行
  刑法修正案草案对黑社会组织进行定性
国资委首度回应央企高税负质疑:未转嫁给消费者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