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深层原因:
医院药品加成机制
高价药医生回扣多
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价格低往往销得快,但在我国药品却价格越高越好卖。这种畸形现象的形成,医院药品加成机制是重要因素。按照规定医院在药品采购价的基础上可以加价15%卖给患者,医院采购100元的药,可赚15元,如果采购10元的药,却只能赚1.5元。因此,在药品采购上医院愿意首选贵药,这样就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
而医生也普遍喜欢高价药,因为价格高的药回扣空间就越大。广州某药品经销企业总经理吴志军(化名)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一个采购价为10元的药,其出厂价可能是3元,经销只有7元做医生来公关,就算经销商一分钱不赚,给医生开单提成的钱也只有7元。而价格为100元的药,其出厂价就算高达80元,也会有20元的空间来作公关,对于医生来讲,后者更实惠些。
“近几年来,国家发改委曾25次降药价,廉价药往往成为降价对象,而每次降价之后总会有一批廉价药失踪。因为最高零售价定得低了,中间的运作空间就减小,而医生要拿的回扣还不能少,同类药品这么多,给少了就不开这个药。没了市场,企业只好不生产。这就是业内通常说的‘降价死’。
还有在药品集中采购中,有的企业因为中标价太低,而没有办法保证市场供应,最后将这个药给做死。这叫做‘中标死’。而这两种死法的提前都是因为价格降低。”吴志军说。
牛正乾表示,因此鉴于医生和医院的共同利益,在医院药品价格越高,医院的购销量就越大,廉价药的生存空间就越来越小。廉价药在医院短缺的主因,就是因为廉价。
后果堪忧
后果1
同一药品医院优先采购价高的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在药品招标中,如果同一个品种的药有外资和国产多个企业中标,医院往往因为受“一品双规”限制而采购一个外资药(一品双规:就是同一种药品同剂型的只能采购两个规格),另一个从国产药厂里选择一家企业采购,甚至不采购国产的。而外资药厂的药同样规格同样剂型,往往要比国产贵。
本报记者查阅近几年的广东药品集中采购目录,发现很多廉价药都在采购目录里,而且广东的阳光采购对急救药品、廉价药品、罕见病种用药及临床用量小的药品采取直接挂网采购的方式,不进行竞价,防止前文所讲的“中标死”而导致廉价老药难以供给。
“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医院不采购这些廉价药,或者医生不开这些药,患者依旧难得实惠。”吴志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