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小组深入村民家中与之亲切攀谈
“我知道自己心理有问题,但我不知道该咋办?”“这是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册,您可以了解一下;这是县上的心理咨询热线,你可以通过电话获得帮助!”
8月6日,由四川汶川县委宣传部、北京师范大学与汶川县重建中心联合组织的心理走访活动宣告结束,这标志着汶川县心理重建工作已从前期的宣传教育、家访筛查进入咨询服务、危机干预阶段,进而研究总结灾后心理重建经验。
此次为期10天的活动中,工作人员对全县10个乡镇、204户家庭进行了调查走访。走访活动对象大多为经济困难、三孤、伤残、地震遇难等特殊家庭,了解其家庭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等情况,旨在普及心理健知识,对受访家庭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社会关系调查、心理评估等,以便对需要进一步心理关注的群众及时提出心理干预建议。
走访中,工作人员排查并发现有22户家庭需要后期进一步的心理关注。据悉,对此次访谈中出现典型个案后期将会组织精神科医生进行专业咨询,同时汶川县还计划引进精神科医生驻县工作一至两年,并安排本县精神科医生参加长期培训,从而逐步建立汶川县自己的心理健康专业队伍,构建日常化、常规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随着“5.12”地震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渐趋临近,汶川县受灾群众住进了漂亮的楼房,有了鼓起腰包的产业……物质家园重建完成的号角使得心灵家园的建设成为重建能否健康走向深入的关键。
据了解,精神家园重建一直受到汶川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2009年10月20日,《汶委办〔2009〕199号文件》就决定成立汶川县灾后心理重建领导小组,并建立“汶川县心理重建中心”全面并长期负责心理重建工作,致力于培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减少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与自杀等恶性事件,提高全县人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2009年10月22日,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究”在汶川开题,以汶川一中、汶川一小、映秀中学、映秀小学作为研究基地并对心理骨干教师进行为期两年的培训,通过新颖、形式多样的培训,心理骨干教师能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知识,逐步保障了全县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目前,该培训已完成四期。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记者 黄志凌 通讯员 史付莉)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