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走进四川省绵阳市的一个个企业,机声轰鸣;踏访绵阳市的一个个工业园区,人来车往,到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在绵阳市委、市政府“1+5”产业战略发展的指引下,绵阳工业正以蓬勃发展之势重整绵阳工业雄风。
思路:以“1+5”产业发展引领工业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绵阳工业已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食品及生物医药、冶金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材料及新能源和化工环保为支柱以及军民融合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壮大的发展格局。
为重整绵阳工业雄风,去年以来,绵阳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一主题,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发展路径,深入落实“工业为大、工业为重、工业为先”发展理念,提出了举全市之力,加快工业发展的战略思想。
为此,绵阳市整合一大批专家、学者和长期从事工业经济工作的领导、干部等人力资源,按照集中、集聚、集约、集群的发展思路,对现有工业资源进行了认真梳理、整合,提出发展“1+5”产业发展的产业布局路子,即:
——重点依托长虹、九洲等企业,“长虹数字电视开发中心”、“九洲RFID应用全国示范基地”等资源,重点发展it、通讯、信息家电、互联网和信息内容服务产业链,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主导性产业、战略性产业;
——重点依托绵阳烟厂、丰谷酒业、双汇食品等企业,发展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
——依托攀长钢、黄龙破碎、汇通吊挂等企业,重点发展特殊钢深加工产业链、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链、电子电器机械产业链、工具五金产业链等,形成冶金机械产业;
——依托华瑞汽车、中国重汽、新华内燃机等企业,推动以整车为龙头、以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为配套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以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为发展重点,发展材料及新型能源产业;
——以精细化工产品链、无机盐化工产品链、天然气化工产业等为重点,发展化工环保产业。
“1+5”产业的规划和制定,将绵阳工业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也为绵阳工业发展找准了道路,将为绵阳重整工业雄风起到巨大的推动效应。市经委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记者 黄志凌 通讯员 陈雯) 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