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下午,新任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结束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针对山西未来的走向发表讲话,提出山西省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不足,只有转型发展才是根本出路。
与其他省份差距不断拉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累计产煤110亿吨,净调出80亿吨。但山西欠发达的省情没有改变,一些经济总量长期排后于山西的省份这几年超越了山西。“十五”末的2005年,山西GDP在全国排第16位,2009年排全国第21位,先后被广西、内蒙古、陕西、江西、天津超过,四年后退五位。
从增速看,“十五”期间我省GDP年均增长13.3%,而“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增长10.5%,在中部和周边均排末位。从城乡居民收入看,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排全国第23、22位,数量和增速在中部均排末位。
山西省目前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新产业发展和新项目储备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化重型化的问题依然突出,支柱产业大多属于传统低端产业,新兴产业项目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十一五”前四年落后于中部和周边省份,年均增长排最末一位。
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开工项目3684个,在建项目5915个,分别居全国第19、21位,在中部居末位。
从“十一五”规划目标的落实情况看,新型工业化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城镇化率、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等指标离目标值还有较大差距。
转型发展是山西的根本出路
山西在享受煤炭红利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单一的产业结构,过度依赖煤炭产能扩张的增长方式,使山西经济脆弱性突出。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使山西两次受到重创。资源转化更多地停留在煤电等初级过程,进入到煤化工、精细化工层面的不多。
我省目前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十五”时期的高增长,主要依靠煤炭产能的扩张和煤炭价格的提升,“十一五”以来增长放缓,也主要是煤炭产能扩张有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边际效应递减。目前全省煤炭产量为6亿多吨,“十二五”期间可望达到10亿吨左右,产能不可能无限扩张,而且煤炭市场价格已到高位,盈利空间呈减小趋势。
加上其他地区煤炭产量大幅增长,国家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对高耗能行业严格控制,能源需求增长将逐步进入相对平稳期,降低传统能源份额是必然趋势。
同时要认识到,在现有增长模式下,经济增速越高,结构重型化、不协调、不安全的问题越突出,发展的成本、代价和难度都在增大。2009年山西省GDP占全国的2.2%,而能源消耗却占到4.3%以上。
工业新型化要大作“煤”文章
工业新型化,从趋势上讲,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粗放能耗型增长到集约节能型发展的工业化;从驱动上讲,是依靠科学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工业化;从产业上讲,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化;从形态上讲,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的工业化;从经济学角度讲,是投入产业比高、经济效益好、增长速度快的工业化;从目标上讲,是落后生产力得到淘汰,先进生产力得到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工业化。
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煤炭不仅是能源资源,也是碳材料资源,更是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资本,山西的工业新型化在一定程度上要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山西要走“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以下七条路径,以实现煤炭大省向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省的跨越,实现由单一煤电“基地”向立体能源“中心”的转变,作一篇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市场的大文章。
围绕传统产业实行循环化,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围绕煤炭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实现由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的转变。围绕煤炭运销形成的巨大运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实现经济运行效率大幅度提升。围绕煤焦冶电等高耗能产业的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环境压力向发展动力的转化。围绕能源资源优势做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把一个优势变成两个乃至多个优势。围绕煤炭及关联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围绕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
来源: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记者:孙瑞生 兰天)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