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要靠健康“守门人”的精细管理和预防
在北京朝阳区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竺认真察看了诊疗服务、中医药服务、预防保健服务等情况。
据介绍,中心日门诊量达到600到1000人次,免疫注射平均一天200人次左右。全科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24小时服务。中心和大医院建立了良性互动过程。
“看了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感到基层卫生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陈竺说,“随着工作力度加强,基层能力的加强,群众不愿到社区看病的现象正在改观。”
他指出,慢病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慢病要靠贴近家庭、贴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长期的精细管理和预防,这种工作很难由大医院承担。
陈竺建议,北京在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医院联动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大医院的人才培养作用。目前北京已启动住院医师培训,希望在规范培训方面做得更好;同时也要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全科医生培训的积极性。
农民工群体卫生服务存在“缺口”
调研中,陈竺仔细询问了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服务情况,并对北京医改方案将流动人口纳入医疗保障体系范围表示肯定。
“流动人口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农民工对我国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但这一群体的卫生服务有比较大的缺口,如职业病突出等。”陈竺说。
就公共卫生服务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流动人口、边缘人群等问题,陈竺希望北京能做出更多的探索。
陈竺表示,卫生部将继续高度关注北京市医改的发展和推进,希望北京更加突出首都特点,不断优化医改的具体政策安排,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在全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来源:新华网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