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行《眼科学》教科书的标准,8岁以下儿童的矫正视力一旦降至0.9以下,即可被诊断为弱视。7月6日,武大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周炼红教授称,目前中华眼科学会在上海对这一涉嫌“扩大化”的诊断标准作出重大修正。专家表示,按照以往诊断标准,我国有儿童弱视发病率为3%—4%,大约有2000万儿童患有弱视,而此举将为我国超过1/3的弱视儿童约700万人“摘帽”,涉及我省的儿童至少40万人。
周炼红教授作为中南地区的眼科学代表参与了此次修订。她介绍说,弱视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功能发育的眼病,备受患儿家长关注。此前我国一直采用1987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制定的弱视诊断标准,即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低于0.9即可被确诊,需接受一系列治疗。但眼科专家们在此中发现一个悖论:儿童年龄越小,弱视的发病率越高,治愈率越高;而随着年龄增大,弱视发病率越低,其治愈率也越低。实践表明,这一诊断标准“有问题”。
周炼红教授介绍,现行的弱视诊断标准被“扩大化”了,由此导致很多儿童被冤枉扣上了“弱视”的帽子,对儿童身心及其家庭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国内大量研究还发现,儿童年龄与视力存在着密切相关性。上周末,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就此重新定义弱视:即3岁以下儿童为低于0.5;4-5岁低于0.6;6-7岁低于0.7;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据悉,这一诊断标准将在新版《眼科学》教材中被采纳。
据了解,近几年来医学教科书的权威频遭“质疑”。如以往规定先天性心脏病的最佳手术年龄为3至7岁,现在已提前到1岁以内;以往主动脉夹层被视为手术禁忌,90%的病人因此死亡,而今90%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可重获新生。
医学专家认为,现行医学教科书频遭“质疑”并非坏事,因为随着疾病谱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这都意味着诊疗方法越来越规范。
来源:楚天金报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