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缺位、执法不力,导致劣质餐盒泛滥
董金狮告诉记者,目前一次性餐盒的生产领域由质监部门负责,工商部门负责流通领域,但事实上,部门的监管存在漏洞,使得违法生产企业钻了空子。
今年4月24日,江西省质监局一天查获一次性发泡餐盒720万只,然而5天之后,被查处企业就又开工生产了。“生产商采用‘游击’战术,你查我停产,你走我开工,搞得质监部门也很累。”董金狮无奈地说,“也有一些地方部门以罚代管,对违法生产劣质餐盒的企业,主要处罚方法就是罚款,但罚款数额与巨大的利润相比,微不足道,罚款反而使违法生产合法化了,执法不力造成一次性劣质餐盒泛滥成灾。”
河北永清县刘街宏利塑料厂总经理叶振平称,我从2003年开始生产一次性餐盒,每年都被相关部门查处和罚款,平均一年要罚款一万多元。记者问:“那你还一直生产?”叶振平笑答:“混口饭吃呗。”
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和鉴定部门,消费者无处投诉或根本无法投诉。“消费者维权太艰难了。”董金狮对此深有感触,“购买了餐盒,如果没有发票,一出门经销商就不认账了,而目前没有专业权威检测中心接受个人送检产品,因此普通消费者如何鉴定餐盒有毒有害也成为难题。”
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夏青介绍,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那些所谓“降解”“环保”餐盒,实际上几乎没有达到新国家标准的。“我国从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要求一次性餐具不能乱标‘可降解’字样,对可降解餐具的规定是其生物降解率须达到60%以上,现在能达到这个规定标准的北京市场上几乎没有。”夏青认为,质量不合格的劣质餐盒对人体的具体危害,需要相关部门进行专门评估,建议地方政府部门规定企业在每个餐盒上打出标识和生产许可证编号,以方便消费者识别和监管部门追溯责任。
记者了解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餐饮具列为高风险抽检品,成为今年的重点整治项目,相关主管部门关于如何规范餐饮企业采购、使用一次性餐饮具的相关政策将于近期颁布,人们期望一次性餐具无人监管的混乱局面早日终结。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编辑:张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