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林中的茶马古道。 |
|
山坳中的古关成为了人们的歇脚地点。 |
近日,10余名国内知名考古专家组成的“五尺道—石门道—盐道”考古探险考察团在川南筠连县惊奇发现,该县位于茶马古道上上一处叫“岭云关”的明代关卡尚基本保持完整,为川南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好、最大的一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认为,该关卡对研究古代地方政府道路管理方面很有价值。
修于明代的凌云关在当地又名御风亭,位于筠连县筠连镇犀牛村一社。关卡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为120.7平方米,此关横座于高县到筠连县两县交界处的一个山坳上,是进出筠连的四大关口之一。呈长方形的关卡墙体用石块砌成:外墙长17米,外宽7.1米;内长14.5米,内宽3.8米。关卡南北有三道门框,均用条石砌成,卷拱形,门已毁坏,现存门拴孔。“两道进入关卡的大门,一道出关大门。”当地76岁的村民陈永贵介绍,原来关卡的一面墙上的门框上面有“凌云关”三字,现由于风化字迹已看不清楚。
筠连是古时川滇交通要地。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秦常頞之开五尺道,汉唐蒙之通南中,唐始称石门路,自今四川宜宾南行,经庆符、筠连,入云南之盐津、大关、昭通,以至曲靖。”从凌云关到筠连县城,穿过关卡的石板路即为古茶马古道,因古道位于该县筠连镇犀牛村,该段称为犀牛村古道。
“现在这条路基本都是我们赶集、做点小买卖的人在走。”从高县焦村镇到筠连县城作废品买卖的小商贩罗福军说。目前,犀牛村古道还保存约1300余米,均为石板路,道宽约1米至2.5米。此道为古代宜宾至云南的商贸之路,原为高县蕉村到筠连县城的必经之道,从凌云关沿山而下,道上铺的石灰岩石板,沿途经犀牛进入莲花坝大道。据悉,该古道对研究川南明清交通、商贸有一定价值。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记者 黄志凌 通讯员 张择君)编辑:马原 吴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