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民众认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土壤
2010-05-18 16:02:58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在深圳举行的第六届“文博会”于周一结束。这次文化产业的盛会不仅迎来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参展团的“全家福”,还迎来了近1800家参展商和1万多家海外采购商,更可喜的是,每天都能迎来成千上万的普通市民。

第六届“文博会”期间,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代市长王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过6年的探索,“文博会”已经为深圳市民耳熟能详、被大家评为最喜爱的文化品牌活动,这表明深圳市民肯定了“文博会”、认同了“文博会”。大家肯定、认同,深圳这些年为举办“文博会”的投入就“值”,为“文博会”怎么投入也都不为过

王荣表示,对任何产业的发展,“软”环境至关重要,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软”环境。如果说,深圳“文博会”对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所贡献,这个贡献就是尽力为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全力提供良好的“软”环境。他说的“软”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科技环境、社会环境。

“我觉得,群众的肯定和认同是文化产业发展最必需的‘软’环境。”王荣说。

深圳是中国改革的“试验田”,是中国最早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区”。“文化”作为产业、就离不开“市场”,只有民众的认同,才能为文化产业形成市场、提供市场,生产“文化”、消费“文化”。正是有了大家的认同,深圳“文博会”才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成累计2700多亿元的成交额培育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

深圳是一个把“创新写在旗帜上”的城市,而文化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而只有大家的认同,才谈得上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正是有了大家的认同,深圳才能把“创新”作为自己城市的“主流文化”、才能成为“创意之都”并得到世界的认可,深圳“文博会”才能全力支持文化的“创新”,让更多的文化“创新”形成生产力和消费力,保持文化产业发展和活力和动力。

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就必须“开放”。深圳是中国最早开放的“窗口”,“包容”是深圳“主流文化”的显著特点。经济全球化虽然给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带来冲击,但越是经济全球化,越需要尊重文化多样化,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正是“包容”下的认同,深圳“文博会”才能做到全国“全家福”,才能吸引全球的采购商。

王荣最后表示,有了民众的认同,文化产业就有了根植的土壤和发育的“软环境”,深圳这个城市也就有了最大的“软实力”。

来源: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记者 陈虹) 编辑:邓京荆 吴凤琴


新闻热搜

 
专题
亿万网民相聚世博作品大赛
>> 详细

各地新闻
这一年,北京望京地区“地王”边上的一套64平方米的住房,一个星期里总价涨了34万元。先是最新的《福布斯》“中国大陆百名富豪榜”公布后,人们惊愕地看到,涉及房地产业的富豪竟有35个,前10名富豪有6个是靠房地产一举暴富的。>> 详细
点击排行
  香港私隐专员调查Google收集个人数据事件
贺国强谈反腐新问题矛盾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