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内都浸满水。(记者 曹景荣 摄)
垃圾车翻转连成桥,市民好过“河”。(记者 黄澄锋 摄)
天河立交桥底遭严重水浸,交通灯差点被淹。(记者 郭长荣 摄)
中国日报网消息:4月21日上午,广州市普降大到暴雨,全市出现12处“水浸街”现象,其中中山一路与梅花路交界处水浸最严重,导致两个多小时的交通中断。昨晚9时许,广东省副省长、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庆良刚结束公务,立刻赶往现场检查。万庆良要求进一步完善全市应急体系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广州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万庆良昨晚现场听取了越秀区、水务部门、电力部门的汇报,实地察看了中山一路排污泄洪设施和供电设施,并慰问了遭受水浸的单位和居民。受水浸影响,中山一路、梅花路沿线停电,部分单位办公场所和居民住宅遭受15厘米至1米左右水浸。电力部门负责人表示,已经有100多人的队伍在现场抢修,外围供电已于下午4时左右抢修完毕,将在晚上12时前全区域恢复供电。泄洪方面,通过封路抽水,下午2时30分,中山一路路面基本恢复正常。
万庆良对因为遭受水浸给相关单位和群众造成的影响表示歉意。他说,中山一路地段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给各相关单位和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也凸显了城市管理存在的不足,尤其是应急体系的建设仍然需要加强。水浸现象发生在上午,“晚上10时了,群众仍然要摸黑进出,应急措施不得力就变成‘应慢’。”这次水浸现象也给各级各部门提了个醒,现在已经进入雨季和汛期,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应对防汛问题。
万庆良要求:一是要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解决他们的吃、住、行问题,同时要迅速做好事后处理工作,组织人员清扫现场,恢复正常秩序。二是要尽快查明水浸原因,研究解决好汛期的水浸街防治工作,避免再出现类似现象,切实把水浸对单位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三是要举一反三,加快完善水浸应急体系建设,形成长效机制,重点关注应急方案、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和应急指令四大要素,优化、细化应急预案,实现市、区、街、居委会以及水、电、气的有效应急联动。同时要反思防汛之外的其他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预案制定,突出抓好专业队伍建设,组织好义工、志愿者等辅助队伍,确保整个城市的有效应急。
万庆良还语重心长地嘱咐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基层干部处在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群众面对这样的问题,难免有怨气,要将心比心,千方百计做好解释说明和关心服务工作,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马原 冯媛